瀋陽對外貿易規模持續擴大 實現十年跨越發展

時間:2012-08-16 15:00   來源:國際商報

  受益於東北地區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帶來的機遇,作為東北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瀋陽,在近十年來迸發出了前所未有的生機與活力。尤其是瀋陽的外經貿,在過去的十年間,應對挑戰、砥礪奮進,實現了十年跨越發展。

  外商投資熱土

  自東北振興戰略實施以來,瀋陽日漸成為了外商爭先落戶的香餑餑,全市實際利用外資規模不斷擴大,引進的項目品質也逐步提升。

  數據顯示,2003-2011年,瀋陽實際利用外資累計達到368.5億美元。引進的重大項目不斷增多,品質不斷提升,利用外資的來源地越來越廣。

  截至2011年底,共有85戶世界500強企業在沈投資了147個項目;寶馬汽車、通用電氣能源設備、普利司通鋼絲卷簾線、李爾汽車零部件、安川電機、精工軸承、積水新型建材等一批重點工業項目的成功引進,對該市裝備製造業的轉型升級提供了有力支撐;家樂福、沃爾瑪、宜家家居、伊勢丹百貨、樂天世界、山田電機、三井住友銀行、SK投資公司等現代服務業項目的成功落戶,對提升該市中心城市地位發揮了重要作用。

  除此之外,金融保險業也成為外商投資的新熱點,截至2011年底,共有10家外商投資銀行在沈設立了6家分行、6家支行和4家代表處;共有11家中外合資保險公司在瀋陽設立了分公司;日本永旺、邦民等4家知名金融服務企業在沈開辦了小額貸款公司。

  對外貿易節節高

  瀋陽的對外貿易,不僅在遼寧,在整個東北,也位列前茅。

  得益於東北振興戰略的實施。過去十年間,瀋陽市對外貿易規模持續擴大,2011年全市外貿進出口總額突破100億美元,其中出口達到48.3億美元,是2002年的3.4倍。同時,出口商品結構更為優化,機電産品出口額從2002年的8.7億美元上升到2011年的32.3億美元,佔全市比重也由62%上升到67%。出口企業不斷壯大,出口規模不斷擴大。2011年,該市有出口實績的企業達到1437家,北方重工、遠大鋁業、同方多媒體等5家企業出口超過1億美元。出口市場越來越多元化,在美、日、韓和香港等傳統市場得到鞏固的同時,中東、南亞、非洲和南美等新興市場不斷開拓。2011年,與該市有貿易往來的國家和地區達到188個。

  值得關注的是,瀋陽的服務外包産業從無到有,迅猛發展。截至2011年底,該市服務外包企業達到178家,其中開展國際外包企業118家,從業人員2.5萬人;已有160多家跨國公司和機構與該市企業建立了穩定的接發包業務聯繫,遍及60多個國家和地區。

  “走出去”好戲不斷

  東北振興戰略實施以來,瀋陽市企業境外投資並購的步伐越來越快。

  2011年該市境外協議投資額達到2.45億美元,同比增長132%。瀋陽機床並購德國希斯公司、北方重工並購法國NFM公司、新松機器人並購德國C-CON公司、遼寧高科能源並購日本伊威泰克公司、東軟集團並購美國愛普科米公司等,瀋陽企業在西方發達國家並購高新技術企業的“好戲”不斷上演。

  同時,該市企業積極搶佔境外工程和勞務市場,2006年該市對外工程承包和勞務合作營業額首次突破1億美元大關,2011年達到7.1億美元,是2002年的10倍。外經企業迅猛發展,2011年具有對外經營資格的企業達到51家,而2002年僅有8家。遠大集團、特變電工、北方重工和鋁鎂設計院等企業已累計簽訂了10多個超億美元境外總包項目。對外經濟合作市場不斷擴大,對外投資遍及歐美、日本等10多個發達國家和地區,對外工程承包和勞務合作遍佈東南亞、阿聯酋、澳大利亞、韓國和俄羅斯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

  軟環境持續優化

  優化軟環境也是瀋陽外經貿工作的重點之一。

  十年來,瀋陽地方性法律法規體系日漸完善。2004年和2005年,該市分兩批清理了118件地方性法規、政府規章和其他政策措施,覆蓋了貨物貿易、服務貿易、與貿易有關的智慧財産權保護等各個方面。

  政府行政職能不斷轉變,2007年設立市行政審批大廳,進一步清理和削減審批事項,全市審批事項由1229項減少到110項,成為全國審批事項最少的城市之一。其中,107項實現了集中受理和一個窗口服務,即辦率達到95%以上。對外開放促進機制逐步構建,建立和完善了兩級外商投訴受訴體制和快捷通暢的溝通機制,有力地維護了外商投資企業的合法權益;建立了由瀋陽市外經貿局牽頭,海關、商檢、稅務、外匯等部門參加的外經貿聯席會議制度,共同出臺政策,積極解決問題,努力打造中國北方一流的發展環境,為擴大對外開放、加快全面振興提供了有力支撐。

編輯:雍紫薇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