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了,上海書城淮海店。”日前,上海書城副總經理沈勇堯在微博上確認了上海書城淮海店將關門的消息。
雖然昨日上海書城官方微博透露,將在淮海中路另擇新址,開設全新業態的閱讀體驗書店。
然而,該店關閉仍然難免讓人聯想到實體書店倒閉潮似乎正從民營書店開始向國營“新華係”蔓延。
將變身運動用品店
此前大量倒閉在社會上引起關注的都是民營書店,而這一次上海書城老店關張似乎頭一回讓公眾關注到:原來國營書店日子也不好過。
對於上海書城淮海店關閉的原因,其負責人坦言:“經營業績不理想,連年下滑,新華傳媒連鎖有限公司希望進行業態調整”。有消息稱,關門後的書城淮海店將變成一家運動用品店。
雖然教材是新華書店壟斷的品種,然而日前沈勇堯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卻直言“只有點小利”。他表示,全國中小學所有課本以前是政治任務,現在是生存基礎,貼補教材以外的圖書。新華書店現在的利潤主要來源於圖書銷售以外的業務,比如賣音像製品、學習用具、電子軟體等。
令不少民營書店感到“眼紅”的稅收返還優惠政策,沈勇堯則表示:“越是發達的城市,新華書店越窮”,因為一方面城市人口負增長導致教材發行量減少,另外城市的新華書店享受不到免稅政策。
新華書店忙改革
事實上,在不少中小型民營書店疾呼“勢單力薄”、“不受重視”的同時,國營新書店這艘龐大的巨輪也正在努力掉頭轉身,並經歷著改革的陣痛。有業內人士指出,新華書店一直是中國書業的標誌和著名品牌,然而盤子大包袱也大。隨著發行體制的改革,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全面轉型,國有書業已經無法再維持一統天下的局面。從2005年開始,國內多個省份的新華書店都紛紛開始重組改革。
記者了解到,曾經以總銷售額全國省級新華書店排名第一的廣東新華書店系統,目前已經跌出了全國前十名。
原因是廣東國有圖書發行網路卻仍處於地域和行政分割狀態,由廣東省、廣州市、深圳市三個管理區域不同的發行集團組成。2010年,廣東新華發行集團的銷售總額僅為10.6億元,利潤僅有3450萬元,被江蘇、安徽、湖南等省份同行遠遠拋在後頭。
為此,廣東省正在密鑼緊鼓地推進國有出版發行行業全面整合。計劃以廣東新華發行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廣州新華出版發行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及深圳出版發行集團公司為主體,對全省的新華書店進行全面重組。據悉,三大集團合併後將形成資産50億人民幣左右的廣東新華聯合發行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在全國出版發行行業躋身前十。(記者 黃海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