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海口市舉行的由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主辦的第75次中國改革國際論壇上,與會國內外專家認為全球經濟形勢不樂觀,新興經濟體將面臨經濟增速放緩,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穩增長、防通脹和調結構“三面夾擊”等諸多風險和挑戰。
德國基爾世界經濟研究院原副院長郎哈莫爾認為,歐債危機的峰值仍沒有過去,部分歐元區國家的危機仍將持續相當長的時間,實體經濟何時恢復仍有不確定性。
“全球經濟不樂觀。”國家開發銀行顧問、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劉克崮説,美國經濟狀況有所改善,但仍難以恢復長期增長;歐債危機加深,歐洲經濟將長期低迷。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新發佈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進一步下調今明兩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也顯示對全球經濟前景走勢趨於悲觀。報告預計,2012年全球經濟增長率將為3.3%,2013年為3.6%,分別比今年7月的預測值下降0.2和0.3個百分點。發達經濟體2012年和2013年的增長率預計將為1.3%和1.5%,分別比上次預測值下降0.1和0.3個百分點。
國家發改委學術委員會秘書長張燕生認為,全球經濟仍在谷底徘徊,另外美日歐政府的財政危機制約著發達國家宏觀調控的能力。
新興經濟體經濟增速放緩。商務部中國國際經濟技術交流中心主任姚申洪説,在過去的兩年中,新興經濟體實現了金融危機後的強勁復蘇並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但是現在越來越受到歐美經濟再度衰退風險的影響。
俄羅斯科學院通訊院士、市場經濟研究所副所長茨維特科夫説,受外部因素以及國內消費下降影響,2012年俄羅斯GDP增速將下降至3.3%—3.4%。
姚申洪説,今年中國經濟增長的總體態勢仍然較為疲弱,出口雖然出現了回升,但仍有較大的不確定性,中小企業發展困難,産能下降;全國就業形勢總體雖然良好,但經濟減速的影響已經開始顯現。受一些結構性、體制性和長期性因素的影響,保持經濟持續平穩增長仍然面臨一定的挑戰。
專家認為,自2011年下半年以來,新興市場經濟體宏觀經濟運作波動劇烈,經濟增長降速,資本外逃,都不約而同地受到穩增長、防通脹和調結構的“三面夾擊”,面臨著抑制資産泡沫、控制通脹的壓力。
“新興經濟體將面臨三重挑戰:一是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挑戰需要克服;二是收入分配不均的問題;三是長期可持續發展問題。”德國國際合作機構前首席總裁艾森布萊特説。
金融危機的深化將對新興經濟體帶來持續衝擊。郎哈莫爾認為,金融危機將抑制新興經濟體的增長,從出口導向朝國內市場導向快速轉型的壓力增加,“如果轉型過快有可能導致硬著陸、失業率攀升等風險。”
與會專家認為,在國際經濟新形勢下,新興經濟體必須加強全方位合作,促進資源重組,實現公平可持續發展。
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經濟體在過去十年當中依靠外貿和投資取得快速發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駐華首席代表李一衡説,隨著外貿和投資的拉動作用逐漸趨弱,新興經濟體應該加強內部的合作及産業結構協調。
“新興經濟體可通過合作共贏強化可持續發展。”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戰略研究部處長徐長春認為,新興經濟體當前的根本任務轉換經濟發展動力。
徐長春説,新興經濟體當前的減速是暫時現象,通過全面加強合作,實現資源的重新組合,新興經濟體可以補償因發達經濟體減速而導致的資金、技術和市場三大資源的損失,保持可持續發展。
與會專家建議,一要建立雙邊多邊自由貿易,推動貿易發展,推動新興經濟體可持續發展;二是通過金融體制機制創新推進新興經濟體金融合作,拓寬資金來源渠道;三是通過體制機制創新,加強新興經濟體在創新領域的合作,分享知識成果,以集體的合力節省創新成本,有效推進科技進步和制度創新。(記者 王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