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補養老金缺口要靠個人多繳費?

時間:2012-10-23 10:11   來源:北京青年報

  近10年全國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余情況

  官方背景濃厚的人社部社會保障研究所所長何平,日前在人民網就如何解決未來養老金缺口等問題與網友進行了線上交流。“如何彌補養老金的缺口?”其間,何平提出有兩條基本的出路,“一是增加個人繳費,把個人賬戶做實;另一個是增加戰略儲備金”。何平的觀點引來多家媒體及學者的質疑。

  ■補充養老金缺口不能緊盯老百姓

  “增加繳費補養老金缺口,開錯藥方”,《證券日報》發表了學者余豐慧的質疑文章。余豐慧認為,無論是延遲退休年齡或是增加個人繳費來補充養老金缺口都開錯了藥方。“從國家經濟轉型大計看,經濟拉動還需轉到以擴大內需為主上。但啟動國內消費的一大忌諱就是增加國內居民各種稅費包括增加社保個人繳費。因此,可以説增加個人繳費來補充養老金缺口是開錯了藥方。”余豐慧指出,補充養老金缺口應該盯在財政資金欠賬這一塊,而不是緊盯老百姓。

  有人士指出,“事實上,幾乎所有省市,每年都會對養老金繳費額進行調整,個人繳費額也一直是呈上升趨勢的。以西部某省為例:2009年基本養老、醫療、失業三項保險,按最低標準繳納,個人繳費部分為每月149元左右,而2012年,已達210多元。也就是説,三項基本社會保險,4年間個人繳費部分增加了60多元,增加了差不多40%。如果在這個年年調整的基礎上,再增加個人繳費,是否合適、公平?”

  也有人士從養老金本身的歷史欠賬方面,指出增加個人繳費的不合理。據介紹,我國直到1998年真正開始了養老金體系改革,有了個人賬戶和養老保險。但由於此前未有企業和個人繳納社保費用,改革時資金未被足額補齊,但改革後國企人員退休金亦由社保系統發放,即導致了社保系統為歷史欠賬買單的現象,養老金缺口亦與此相關。“目前已是由繳費人為歷史欠賬買單,若要再從繳費人身上割肉顯然不合理。”

  ■我國個人養老金繳費水準已經偏高

  余豐慧表示,我國個人養老金繳費水準,與各國相比已經處於偏高水準。公開數據顯示,我國個人(僱員)養老金繳費比例為11%,僱主為29%,合計為40%。而發達國家如美國個人(僱員)繳費比例為7.65%,法國為9.9%,韓國為7.79%,巴西個人繳費8%,俄羅斯更是個人零繳費。

  還有學者指出,在我國養老制度雙軌制沒有解決之前,增加個人繳費有違基本公平。“目前在養老金繳納方面,黨政機關等公職部門工作人員是由政府代為繳費,而企業職工、城市居民、個體戶又是另外一套制度。增加個人繳費,後者無疑需要直接多繳費。”據了解,儘管企業退休人員已連續8年提高養老金水準,但還是低於機關事業單位養老金水準。

  ■補充養老金缺口應該緊盯財政資金欠賬

  據了解,2011年,我國社會保障支出僅佔GDP總量的2.4%,而美國社保支出佔GDP比重在16.8%左右,瑞典和芬蘭甚至分別達到了35%和38%。我國財政性社保支出佔國家財政支出的比重亦不到15%,遠低於發達國家30%至50%的比例。因此分析指出,補充養老金缺口應該盯在財政資金欠賬這一塊,而不是緊盯老百姓。

  有學者假設,“如果我國財政資金30%用於社會保障資金,那麼,每年至少增加社保資金2萬億元以上,可以説解決了社會保障資金的大頭。國企包括金融企業每年凈利潤在4萬億元以上,按照20%上繳紅利,就可以每年至少充實社保資金1萬億元左右。”同時,可以多渠道籌措資金,用以解決我國社保資金缺口。

  據統計,目前地方政府管理的養老金,約90%存在銀行年均收益率不足2%,其收益率水準低於通貨膨脹率。經濟學家湯敏表示,目前的全國社保基金,從廣義上來説就是戰略儲備金,未來國企的分紅可以放在社保基金,由其實現社會保障資金的保值增值。(樊大彧)

編輯:王君飛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