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樓市觀察
陜西省要求各地將房地産開發利潤控制在10%左右,至少能夠讓民眾看清地方政府在這個市場中佔有多少利益,從而對地方政府形成倒逼改革的壓力。
陜西省住建廳和物價局近日聯合下發通知,要求各地分區域測算住房項目成本,公佈區域住房銷售價格區間,將房地産利潤控制在10%左右。超出價格區間的商品房將無法在價格主管部門備案,也不能取得預售證。
房地産調控因房價過高而引起,因此調控的目標似乎就是壓低房價所推出的一些手段,如限購等政策,都是為了減少市場的購買力,期望以此來倒逼開發商降低房價,滿足剛性需求。
但是,從現在的效果來看,這種調控由於未曾觸及商品房的定價機制,因此收效並不理想,甚至引發了一些其他問題。
當然,房價過高的要害在於定價機制出現了混亂,它不是以開發商的建造成本和必要利潤來組成,而是滲入了嚴重的炒作因素,使房價像股價一樣充滿了不確定性,房地産市場也成了類似于股市的虛擬市場。以往幾年我國的富豪排行榜悉數為房地産開發商,這與國外形成了鮮明的反差,正是房地産市場這種模糊的定價模式讓開發商攫取了過多的利潤。
此次陜西出臺的新政,要求開發商將商品房的建造成本按土地成本、開發成本、管理費用、銷售費用、財務費用、銷售稅金等項目進行測算,在此基礎上加上10%左右的利潤確定房價。這為下一輪調控找到了一個方向。這個方向就是將房價定價中的虛擬成分撇除,使其成為一個貨真價實的實體市場。目前的商品房定價,普遍將房屋所在地段的附加值作為炒作因素計算在內,地鐵、學校、自然景觀,都成了開發商隨意提價的理由,但所有這些都不是開發商投入的成本,要求購房者為其買單,也使房價虛高。按照陜西新政,以後開發商確定房價,將不能再將這些公共資源“為我所用”,房價也可以尋找到合理的、能夠為購房者接受的價格中樞。
以成本加利潤來確定房價,在此次房地産調控開展後並非沒有人提出過,甚至有一些開發商有過嘗試,但最後都不了了之,究其原因在於地方政府對此大都不予支援。其間的癥結就在於在商品房的建造成本中,政府在土地供應和稅費徵收方面佔了很重要的份額,尤其是土地價格的確定,同樣充滿了由炒作而形成的水分。因此,此次陜西省以“吃螃蟹”的勇氣,在全省範圍內推廣這一新的定價模式,實際上也是一種自我革命。即使目前的土地拍賣和稅費徵收制度不予改變,但通過成本的公佈,至少能夠讓民眾看清地方政府在這個市場中佔有多少利益,從而對地方政府形成倒逼改革的壓力。
當然,這種由成本加利潤組成的定價制度,在實踐中還會産生一些問題,比如房價確定以後,如果房屋未能及時銷售出去,開發商的管理成本會有所增加。但是,在大的方向明確以後,這些細枝末節的問題並不難解決。(上海財經評論人 周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