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統計局公佈,今年第三季度我國GDP的增幅為7.4%,創下了14個季度以來的新低。由此,人們普遍關心:今年第四季度乃至明年的經濟增長趨勢該是怎樣的?
表面上看,前三個季度我國的GDP增幅是7.7%,只要第四季度的增幅不低於此數,今年全年我國經濟增長7.5%的預期目標得以實現似乎並不成問題。按照國家統計局發言人的説法,前三個季度中,消費對GDP的貢獻率為55%,可見消費的增長對於GDP的拉動作用好于預期,我國經濟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上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按照此趨勢發展下去,第四季度的經濟增長應該會在7.4%的基礎上反彈,故全年的GDP的增幅還有可能在8%以上。
然而我們更關心的還是經濟增長的品質如何?如果GDP的增長能夠有效改善收入分配,讓老百姓在環球經濟環境“寒氣”逼人的情況下依然能夠感受到中國經濟增長的陣陣“暖風”,7.5%也好,8%也罷,都是值得我們高興的事情。
再細看國家統計局所公佈的數據,前三個季度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為18427元,扣除價格因素後實際增長9.8%,顯著高於前三個季度GDP 7.7%的增幅。今年我國經濟處於結構調整的關鍵時期,幸運的是,就業率依然維持了比較平穩的態勢,之前媒體擔憂的包括珠三角、長三角地區在內的加工貿易企業可能出現大面積倒閉,並推高失業率的情況實際上並沒有出現!如果今年之內我國在不斷推進産業結構調整,提高産業附加價值的同時,又能夠保持城鎮居民收入的平穩增長,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證明我國的經濟增長品質有了提升!
但從前三個季度的經濟數據看,我國城鄉居民的收入差距依然較大: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18427元,而農村居民每人平均現金收入卻僅有6778元。當然,農村居民的每人平均現金收入的統計只是貨幣收入部分,並不包括自給自足的非貨幣化的部分,例如禽蛋、口糧和蔬菜等,將之計算進去,與城鎮居民的收入差距會縮小,但如果考慮到政府對於農村公共産品的投入水準一向較低,即使按新的統計口徑,農村居民的滿足感或者説幸福感依然偏低。伴隨經濟增長築底回升,政府該推出優化收入分配結構的政策了,如此,經濟才能得以穩定和可持續增長。
另一方面,在經濟增長基調相對穩定並持續向好的趨勢下,政府是否需要進一步推出降息、降準的相對寬鬆的貨幣政策,為經濟增長提供動力,也是一大懸念。從國家統計局最新公佈的9月份的消費物價指數增幅同比為1.9%看,物價水準的升幅似乎已經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央行有理由也有條件實施相對寬鬆的貨幣政策。
事實上,在穩投資、穩增長的背景下,國家發改委已經先後批准了地方政府推出投資額高達20萬億元的項目或者計劃,雖説批准是一回事,真正落實則取決於地方政府是否能夠為項目融資。然而,在目前“GDP崇拜”並沒有根本改變的體制下,地方政府並不會輕易放棄用固定資産投資作為主要手段來實現地方穩投資、穩增長的目標,依然會用各種或明或暗的方式“舉債”,甚至已經沉寂一時的地方投融資平臺問題可能再度“風起雲湧”,央行不得不防;加上美國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對於我國消費物價指數的影響尚沒有充分表現出來,因此,今年第四季度即使央行還有可能採取降息、降準的政策措施,估計下降幅度也不會太大,以維持市場人士對我國貨幣政策相對平穩的預期。
總之,今年乃至明年我國經濟增長形勢依然充滿變數,有效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優化居民收入分配結構、提升GDP的增長品質依然是我國經濟的“主旋律”。(林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