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蒜你狠”又捲土重來。近日大蒜主産地批發價“一週漲一倍”,在短短20天時間內,收購價格已達到每公斤8元之多,且蒜農蒜商均出現觀望惜售的局面。
對此,不少網民表示,在經歷了2010年的“蒜你狠”和2011年大蒜價格大幅“跳水”之後,大蒜價格又出現暴漲,這種價格“過山車”實在讓人“傷不起”。網民認為,資訊不對稱是大蒜暴漲暴跌的主因,投機則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網民期待政府除了在經營模式和種植指導等方面有所作為外,還應當幫助農民更多渠道地獲得市場資訊。
供求資訊缺乏
不少網民認為,農産品價格暴漲暴跌,其背後離不開簡單的市場規律——供求關係決定價格,價格反過來影響供求關係。農民在種植時依賴去年的價格,如果去年價格好,今年大家都種,就導致供大於求,價格暴跌;反之則暴漲。去年蒜價走低,大蒜主産區的種植面積大幅縮減,推動了蒜價的上漲。
也有網民表示,表面上看是供需失衡,實際上卻是産銷嚴重脫節的必然結果。農民很難及時獲得準確的需求資訊和科學的分析指導,只是憑藉經驗和不完整的資訊碎片,決定生産的品種和數量。網民“李國祥”表示,農産品暴漲暴跌深層次原因,是小生産難以適應大市場需求。目前我國農業生産仍以分散經營為主,小農戶與大市場矛盾突出,市場對接面臨諸多困境。價格上漲時農戶會盲目擴大規模,價格走低時又會一哄而散,從而造成農産品價格劇烈波動。
當然,其他原因也助長了大蒜的漲價。網民“鐘新才”也表示,此次大蒜猛漲主要由於冬季北方蒜區出現旱情,加上春季的長時間低溫天氣,造成今年收穫期大蒜畝産下降。
投機因素推波助瀾
網民“鄭風田”認為,經濟作物一般隨行就市,通過集約種植能不受耕地面積約束,每畝産量很高,而且可一年多茬種植,與種植糧食作物相比,每畝收入能多40倍甚至上百倍。如此巨大的收入差距,自然會吸引那些有經濟頭腦的農民冒險賭一把,即使一年賠一年賺,其收入也遠好于單純種植糧食。這種冒險的種植方式也會導致種植面積的極不穩定,從而致經濟作物價格出現更多暴漲暴跌的情況。
網民“雲朵韻”認為,投機者的加入加劇了波動的頻率。除了一般跟風炒作外,近年來還出現商業性農民,當看到某些農産品價格高而有利可圖後,他們就通過貸款方式籌錢到農村大規模包地種植某種農産品。還有一些遊資看準時機,並進入市場囤貨,造成農産品市場進一步供需不平衡,可能會推動價格進一步大幅波動,這種炒作行為也讓當地農民陷入“豐收不賺錢、減産卻賺錢”的怪圈。
也有網民表示,近年來一些地方一直在打造本地的特色産業,這從專業化分工來看沒問題,但也有些地方其實並不了解全國市場的種植行情,只是為了擴大本地某類作物的種植面積,單純在補貼、灌溉投資上向某一種作物傾斜,人為地誘導農民大量種植,結果導致産量暴增,價格暴跌。
打擊炒作與保證供應兩手抓
不少網民認為,雖然市場規律起著主要作用,但價格過大的波動並不是正常的市場現象,減少農産品不正常的價格大幅波動導致的“傷農”輪替,相關部門應有更大作為。
網民“袁軍寶”表示,首先,要重視提高農民種植養殖的組織化和規模化程度。加入合作社等組織,既可獲得規模效益共用市場資訊,又可以方便地進行資訊統計和種植指導。其次,建立一個全國範圍的農産品種植資訊系統已十分必要。儘管我國的農戶數量眾多、農産品品種眾多,全部統計存在困難,但對於某些産品的重點縣市可以進行集中調度統計,及時進行種植意向調查,發佈預警資訊,從而有效避免盲目種植。
網民“王洪久”也認為,當前的農産品流通是大範圍、長鏈條的流通,其資訊的披露尤其重要,各級部門各行業應及時統計相關資訊,並通過權威渠道發佈,政府部門要合理引導農戶安排種植結構,保持種植面積的相對穩定。
也有網民提出,打擊炒作與保證供應兩手抓,既要給蒜農提供好各種服務,又要打擊囤積居奇。(記者 夏保強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