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紙判決難擋美國“非法”作業

時間:2011-12-23 10:32   來源:經濟參考報

  “雙反”(即反傾銷和反補貼)制裁是美國最近幾年對華商品制裁的重要手段,但讓美國政府頗為尷尬的是,此舉竟然是“非法”行為,而且,下判斷的還是美國的法院——美國時間12月19日,美聯邦巡迴上訴法院作出判決:美國商務部不能在視中國為非市場經濟國家的情況下,對相關中國商品進行反補貼調查。

  換言之,美國政府現在動輒對中國商品既實施反傾銷又實施反補貼的制裁,完全是自相矛盾。

  按照正常的貿易訴訟,徵收反傾銷稅,目的是防止外國企業以低於成本的價格出售商品;徵收反補貼稅,則旨在抵消外國政府對相關企業的補貼。但在實踐中,美國對中國商品實施反傾銷制裁,一直是以中國不是市場經濟國家為基礎的。正是基於這一認定,美國不顧一些中國商品成本較低的事實,而採用成本較高的第三國商品來確定中國商品的成本,由此對中國商品實施動輒百分之幾十乃至幾倍的懲罰性高關稅。這種彈性執法空間,其實也正是美國等西方國家遲遲不肯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根源。

  但既然認定中國是非市場經濟國家,且據此已對中國商品徵收了反傾銷稅,在理論上,就不得再對相關産品徵收反補貼稅。但在小布希執政後期,經濟下滑導致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美國政府開始轉變政策,宣稱中國也適用反補貼法。

  頻繁的“雙反”制裁,嚴重損害了中國企業的正當利益,也迫使一些中國企業採取訴訟策略。

  對於這一最新結果,美商務部在表示“失望”之餘,聲稱正在考慮“各種立法和司法選擇”。其中司法選擇,無疑是美商務部可上訴至美國最高法院,或要求聯邦巡迴上訴法院重新審理,但基於此前的判決,美商務部未必有太多勝算。

  於是,美商務部很可能會要求國會重新立法,授權商務部可對中國産品實施反補貼制裁。一些不滿該判決的美國議員也聲稱,將會迅速通過相關法律,讓美國商務部在制裁中國商品時擁有“如水晶般清澈”的權力。

  但不管美商務部怎麼絞盡腦汁補救,都難以改變一個事實:在過去幾年,美對華“雙反”制裁都是“非法”行為。其實,這不僅違反美國國內法,也違反世貿規則。世貿組織今年3月就在一個“雙反”案件中裁定,美國不能對中國鋼管、編織袋和輪胎既徵收反傾銷稅又徵收反補貼稅。

  美國自詡是一個法治國家,但美國政府卻多年來“違法”作業。這種典型的貿易保護主義做法,不但違背了美國政府反覆重申的抵制保護主義的承諾,也不利於中美合作應對當前國際金融經濟挑戰。所以,也難怪《華爾街日報》要諷刺説,美國所謂的人民幣問題很吸引眼球,“但近年來對美中貿易真正的保護主義傷害,卻來自(美國)老套的‘雙反’案件”,而美國法庭的裁決,則“是法治和經濟判斷力的勝利”。(劉洪)

編輯:王君飛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