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過去十年已取得長足進步,但外資銀行應發揮自身優勢,找準自身定位,走出差異化個性化發展之路。12月21日,銀監會副主席王兆星在“入世十週年在滬外資銀行發展座談會”上如此強調。
數據顯示,上海轄內外資銀行資産規模從2001年入世時的不到2000億元,至2011年10月末超過1萬億元,已增長5倍以上。
王兆星在講話中表示,入世十年來,我國銀行業最重要的變化是實現了中外資銀行監管法規的統一,外資銀行在我國全面享有國民待遇,為銀行業提供了更加公平、規範、透明的市場環境和法規政策環境。
王兆星指出,外資銀行在中國的發展,不僅要看市場份額水準,更要看所享受的監管政策、標準和制度的統一,要看到自身的成長和發展速度。
相關數據顯示,十年來,外資銀行資産年均複合增長率達到19%,利潤年均複合增長率達到26%;十年來,外資銀行業的不良貸款率下降到0.33%;資本充足率達到18.2%,其中核心資本佔到90%以上;貸款撥備覆蓋率達到252%。
儘管當前國際經濟金融形勢複雜困難,中國未來也可能有經濟放緩等困難,但中國當前正處於加快工業化、城鎮化、市場化、現代化的進程,而這必然為銀行業提供更多發展機會。
王兆星強調,外資銀行要想在此過程中抓住機遇,充分分享中國發展成果,就要靠加強風險管理、提高服務水準、發揮自身優勢、找準自身定位,真正走出差異化、個性化的發展道路。同時,中國監管當局也將繼續努力,在加快提高監管一致性、實施國際新標準的同時,結合中國銀行業實際情況,提高監管能力、水準和透明度,提供更加公平、更加規範、更加透明的發展環境。(顏劍 苗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