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增長目標超額完成 物價控制目標尚有距離
近期,央行連續12周通過公開市場凈投放資金,而且最近發行的三年期央票也將利率下調1個基點,為15個月以來首次調整。央行這一舉措令市場對於貨幣政策的放鬆充滿遐想,也被不少業內人士解讀為央行貨幣政策寬鬆的信號。
然而,央行行長周小川日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再次重申,中國整體經濟趨勢沒有太大改變,當前貨幣政策基調保持不變,同時也要警惕國際經濟會不會出現意外,貨幣政策也要留有充分的靈活性和針對性。
促增長抑通脹是主要目標
“引導經濟增長和抑制通貨膨脹,是我國選擇實施穩定貨幣政策的主要目的。”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2008年以後,因為全球金融危機,連續幾年出口受限,出現了經濟下行的趨勢。從2009年開始,到2010年,一年多時間來,中國通過大規模刺激政策、貨幣投放,成功應對了金融危機。
然而,“大規模刺激政策在成功應對金融危機之後也帶來了副作用。”巴曙松認為,這些副作用又反過來促使政府要完成兩個目標,一是貨幣信貸投放的常態化,二是引導抑制通脹的回落。
巴曙松表示,目前需要一個逐步恢復到常態化來消化刺激的成本、抑制通脹這樣一個過程。所以貨幣政策是在回到常態化的大政策基調下提出來的。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對此也表示認同,他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指出,今年我國將實行積極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相搭配,一方面要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另一方面控制通貨膨脹,特別是防止價格快速上升,對有些領域經濟過熱現象進行整治。目前,此政策效果已在7月份開始有所顯現,表現在價格上升的勢頭得到一定遏制,經濟仍保持高速增長。
離調控目標仍有很大距離
即便如此,離中國宏觀調控的目標仍有很大距離。
趙錫軍表示,雖然CPI指數已連續4個月下滑,但是仍處於6%以上高位運作,到9月份為止,三個季度平均CPI是5.7,儘管上升的速度得到了遏制,但是離年初預定目標4%還有1.7%的差距。同時,中國經濟每個季度都遠遠超過年初8%的增速目標,超預期1.4%。
“貨幣政策的基調要在經濟增長速度、物價走勢和經濟結構調整幾個政策目標之間取得平衡。”巴曙松表示,當前經濟增長溫和減速,這是宏觀調控、貨幣緊縮引導的結果。抑制通脹的效果也初見成效,估計四季度會有明顯回落,這就為貨幣政策做出微調或局部改進打下了基礎。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宋國青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也表示,目前貨幣政策應該微調而不是放寬。但在經濟增速和通脹水準雙雙下行的背景下,貨幣政策進一步緊縮的可能性也不大,加息可以排除,再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的可能性也很小,預計到明年初還有小幅減息的可能。
為防止經濟出現失速和明顯回落的情況,巴曙松建議,採取“邊際改進”的方法,即對局部的、壓力較大的環節和領域進行適度的信貸支援。同時他強調,這種調整是在整個貨幣政策保持穩健從緊基調上的局部調整,而不是像2008年底貨幣方向的根本性轉變,這是一個根本差別。
做好預案保持政策靈活性
“貨幣政策一定要圍繞我們的目標來服務。”趙錫軍表示,目前經濟增長目標超額完成,物價則離目標還有一定距離,我們要根據離目標的遠近來安排政策,保持目前政策的穩定性和連續性仍然是主要基調。但是,他同時強調,離目標的遠近和將來可能向目標邁進的速度受到環境變化因素的影響,要保持靈活性,要預先考慮到環境變化對我們實現這個目標帶來哪些積極或消極的影響,及時對政策做預案安排,真正出問題時不至於無從下手。
當前,美歐債務危機的影響並未消退,美國經濟增長動力疲弱,歐洲經濟也可能出現大幅動蕩,國際經濟環境的惡化使中國不可避免地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巴曙松表示,特別是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它可能引發銀行業和金融市場的動蕩,進一步使中國出口面臨明顯回落的隱憂,所以這一點要高度關注,並且在政策上要做好預案。
趙錫軍分析,目前來看,可能由於全球貨幣政策進一步放鬆,流動性帶來的金融市場、大宗商品價格波動會更大一些,使我們面臨較大的進口成本和風險的壓力,這也會對輸入性通脹産生影響,對國內價格的影響會更明顯一些,這是國際形勢對我們貨幣政策可能會産生的壓力。(記者 周小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