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增速略微放緩,是否就意味著硬著陸?
擔心經濟硬著陸,更多的是強調經濟“超調”。經濟運作速度、品質,正朝著宏觀調控預期方向發展
儘管面臨國內外諸多不確定性因素的影響,我國國民經濟依然保持較好的發展態勢。國家統計局10月18日公佈的經濟數據表明,前三季度我國國內生産總值(GDP)達到32069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9.4%。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長9.7%,二季度增長9.5%,三季度增長9.1%。
雖然經濟增速保持在較高的水準,但經濟增速持續放緩也是顯而易見的。經濟增速持續放緩,是否意味著國民經濟運作要硬著陸呢?
“硬著陸,通俗地講,是國家採取持續緊縮政策而導致經濟突然冷卻,經濟停止增長,甚至是負增長。”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宏觀經濟研究室主任張曉晶説:“擔心中國經濟出現硬著陸,顯然不符合目前我國經濟運作的現實情況。”
首先,經濟基本面繼續向好。目前的經濟增速放緩,是在較快增長速度下的放緩,而且,這種放緩,符合宏觀調控的預期,國民經濟運作繼續朝著宏觀調控預期方向發展。
其次,産業發展勢頭良好。從農業生産看,全國夏糧産量12627萬噸,比上年增長2.5%。早稻産量3276萬噸,比上年增長4.5%。秋糧可望再獲豐收,全年糧食産量將會超過去年。前三季度,豬牛羊禽肉産量5453萬噸,同比增長0.2%。 從工業生産看,9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3.8%,環比增長1.2%。前三季度,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4.2%,比上半年回落0.1個百分點。
再次,經濟增長動力繼續保持較好態勢。從固定資産投資看,前三季度,固定資産投資212274億元,同比名義增長24.9%,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6.9%,固定資産投資名義增速比上半年回落0.7個百分點。從消費看,前三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0811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7.0%(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1.3%),比上半年加快0.2個百分點。9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7.7%(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1.0%),環比增長1.35%。 從出口看,根據海關總署公佈的數據,前三季度,我國外貿進出口總值26774.4億美元,同比增長24.6%,外貿規模已經超過2008年全年2.56萬億美元的水準。
從經濟基本面和經濟運作看,儘管經濟增速放緩,一些經濟指標的增速甚至低於市場的普遍預期,但經濟增長依然強勁,經濟發展的內生力不斷增強,完全沒有理由擔心經濟硬著陸。張曉晶表示,擔心經濟硬著陸,更多的是強調經濟“超調”,但從經濟運作看,我國宏觀經濟調控是有效的,經濟運作速度、品質和經濟結構調整正朝著宏觀調控預期方向發展,經濟內生力不斷增強,經濟增長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長有序轉變。
CPI緩慢下降,是否就意味著物價拐點到來?
宏觀調控的取向不能變,既要把物價漲幅降下來,又不使經濟增速出現大的波動
讓人感到頭痛的是,伴隨著平穩較快的經濟增長,高企的物價水準一直伴隨著今年的經濟運作。物價水準居高難下,成了當前我國國民經濟運作當中的突出矛盾。國家統計局剛剛公佈的9月份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達到6.1%,雖然比今年7月創下37個月新高的6.5%有所下降,但依然處於6%以上的高位,比今年上半年5.4%的水準還高出0.6個百分點。
穩定物價水準,不僅關係著國民經濟全局,也關係著民生。從去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開始,中央就把穩定物價水準作為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今年上半年,國務院從控制貨幣供應量、發展生産、保障供給、搞活流通、加強監管等方面入手,對穩定物價總水準作出全面部署,把物價漲幅控制在可承受的限度內,堅決防止物價過快上漲。
穩定物價水準的核心,是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管理好流動性。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劉昕表示,過多的貨幣追逐過少的商品,就形成通脹。當前在商品供應充足的條件下,穩定貨幣供應成為管理好通脹預期的關鍵。去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以來,我國貨幣信貸增長向常態回歸。去年四季度以來,已經9次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共4.5個百分點,5次上調存貸款基準利率共1.25個百分點。央行公佈的前三季度數據顯示,9月末廣義貨幣增長13.0%,狹義貨幣增長8.9% ,貨幣供應量處在貨幣政策調控的目標區間內。
穩定物價水準的著力點,是密切關注價格形勢,及時發現價格波動的異常因素,當前尤其要著力穩定食品和居住價格。據測算,在9月份CPI6.1%的漲幅中,去年價格上漲的翹尾因素約為2.1個百分點,今年新漲價因素約為4.0個百分點。在新漲價因素中,食品和居住價格對價格水準的貢獻率居高。根據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9月份,食品類價格同比上漲13.4%,影響價格總水準上漲約4.05個百分點。其中,豬肉價格上漲十分搶眼,達到43.5%,影響價格總水準上漲約1.24個百分點;糧食價格上漲11.9%,影響價格總水準上漲約0.33個百分點。居住類價格漲幅同樣居前,同比上漲5.1%。劉昕表示,要穩定食品和居住價格,就必鬚髮展生産,保障供應,同時綜合運用經濟杠桿,逐步熨平價格。
當前,物價水準已經從7月的高位緩慢下降,並呈現環比2個月下降的態勢。這是否就意味著物價拐點到來了呢?中國國際金融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表示,説物價水準在高位平臺上小幅回落是準確的,而説物價拐點已經到來,目前看來,還有諸多不確定性。因為,雖然國內貨幣閘門得到較好的控制,商品供應充足,但是,國內勞動力成本上升,國際流動性充裕所帶來的輸入性通脹因素都是確定的,存在著推高價格上行的可能性。更何況,美債危機並沒有解決而是被延後,另外,歐債危機已經顯現出來。美歐債務危機對我國的出口價格約束,以及對世界流動性的放大,還要進一步觀察。這些因素,都會構成對我國價格水準的頂托。
從經濟先行指標PMI(經理人採購指數)看,目前,我國面臨的國際輸入性通脹壓力稍微得到舒緩。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頒布的9月PMI數據表明,當月購進價格指數為56.6%,比上月回落0.6個百分點,購進價格指數小幅回落。以鐵礦石價格為例,10月國際鐵礦石現貨價跌至160美元/噸。
儘管當前物價水準緩慢下行,但不改我國通脹水準依然高企的現實,穩定物價總水準仍然是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宏觀調控,既要把過高的物價水準降下來,又要呵護經濟增長的大局。當前,不少企業出現了融資難、貸款難的情況,尤其是沿海地區的一些中小企業,資金鏈出現了問題。當前的宏觀調控,取向不能變。同時,必鬚根據形勢變化,提高宏觀經濟政策的針對性、靈活性、前瞻性,切實處理好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管理通脹預期三者關係,既要把物價漲幅降下來,又不使經濟增速出現大的波動。
張曉晶表示,縱容通脹,將不利於國民經濟發展全局。既要管理好通脹預期又要保持經濟增長,才是宏觀調控的方向。(記者 高雲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