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燕生:兩岸經濟合作面臨多重挑戰

時間:2011-09-23 13:17   來源:中國經濟網

  第六屆臺商論壇今日在江蘇淮安拉開帷幕,眾多專家學者一起為淮安打造臺資聚集新高地診脈,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張燕生表示,受到複雜國際宏觀環境影響,兩岸經濟合作面臨多重挑戰,正進入一個大的轉變時期。

  張燕生表示,當前全球經濟前景的不確定性增大,兩岸經濟合作的大環境並不樂觀。美日歐等發達經濟體面臨缺需求、缺信心、缺辦法的“三缺”狀態,短期內主要靠外需拉動和量化寬鬆走出滯漲,最基本策略是向新興經濟體轉嫁危機。因此穩定的全球金融和貨幣穩定,投資和社會穩定、大宗期貨價格穩定將對新興經濟體特別重要。對大陸來講,從上半年的GDP增長看,短期內的經濟增長和通脹都會在可控範圍內,下一步面臨的真正問題是中長期的結構性的、體制性的、戰略性調整,如供求結構調整、民生、創新、綠色轉型等,這將為兩岸企業家創造了良好合作環境。

  結合大陸“十二五”發展規劃,張燕生認為兩岸經濟增長都面臨挑戰,各項生産成本都在上漲,到十二五末兩岸合作是彎道超車,還是彎道減速或者是彎道剎車將成懸念,其核心問題是如何在傳統競爭優勢逐漸喪失的過程中,兩岸企業共同進行轉型升級。“例如是否能在走向大國經濟過程中,能否在全球大宗商品和資源能源中擁有定價權,增加對相關産品價格上漲風險的對衝能力。”

  從轉型的趨勢上講,他認為,大陸的不平衡戰略正在面臨調整,從先讓少數人富起來轉變為共同富裕,從先讓東部沿海率先富起來轉變為東中西部協調發展,從先讓經濟建設率先發展起來,轉變為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協調發展。産業結構將從改革開放前30年的輕紡、重化向製造業、高新技術和現代服務業轉變,這對於兩岸企業有著廣泛的合作空間。“但兩岸企業以往的低價競爭戰略因此面臨挑戰,簡單模倣技術的進步的路徑需要向創造性模倣和技術創新轉變,否則就會陷入舊競爭優勢不再,新競爭優勢沒有形成的困境。”

  對於淮安在兩岸經濟合作中的前景,張燕生認為,在提升沿海開放水準,擴大內陸開放程度、加快沿邊開放步伐、拓展兩岸四地經貿合作深度的開放大局中,淮安的勞動力和土地資源優勢、地理區位優勢將充分發揮。在經濟國際化戰略的引導下,東部沿海將是統籌內外需的新增長極,淮安會成為其重要組成部分。

  對於淮安打造臺資聚集高地的,張燕生也給出了自己的建議。他認為,地區不大聚集就行,人才的特性是打堆堆,因此要重視人才因素,另外通訊和運輸科技革命將會帶來更緊密的本地化和網路化,因此下一步淮安要著重建立一小時經濟圈。“需要指出的是,淮臺合作將成為繼東莞、昆山之後的臺商集聚的第三極,關鍵不是引資引智,而是引入規範法治透明的管理制度”。 (記者 李雨思)

編輯:王君飛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