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CPI的上游,PPI(工業生産者出廠價格)更加靈敏、直接地反映經濟增速的變動。
7月份,我國PPI同比下降了2.9%,降幅較上月增加0.8個百分點。連續第5個月出現負增長,而且下滑的程度不斷加深。
“PPI是一個經濟指標,説明實體經濟特別是工業企業正面臨越來越大的通縮壓力。”徐敏表示,PPI持續負增長的背後,凸顯出當前市場需求疲軟、企業訂單萎縮、行業去庫存化持續的嚴峻現實。
在經濟活躍度依然羸弱,而物價則可能再次抬頭的雙重壓力下,目前我國的宏觀調控正行進在一條狹窄的平衡木上。
“物價的持續下降為政策的進一步微調打開操作空間,未來實體經濟的下行壓力應引起決策層的高度關注。”浙江大學經濟系主任葉航教授認為,當前的貨幣政策,雖然加大了對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企業的支援力度,但總體依然保持了穩健。CPI低位徘徊,而二季度國內經濟增速破”8”,增長緩慢,這意味著為相對寬鬆的宏觀經濟政策調整留出空間,管理層不用太糾結。
葉航認為,今後一段時間,降息、降準或者兩個工具同時使用還是比較可行的。最直接的影響是,可以為實體經濟輸血,增加流動性的同時,可以有效降低資金成。(記者 羅凰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