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工荒”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

時間:2011-10-12 08:32   來源:人民日報

  近幾年,“用工荒”現象不斷蔓延。今年以來,一些傳統勞務輸出大省也出現了用工短缺現象,不僅技工明顯供不應求,普通工人也大範圍短缺。同時,“用工荒”呈現結構性、不對稱狀況:農民工短缺與大學生就業難並存,年輕勞動力短缺與“4050”人員就業難並存,生産一線藍領工人短缺與白領就業難並存。“用工荒”在勞動密集型産業中更加明顯,具有行業、地域集中性;大量中小企業嚴重缺工,員工流失率居高不下,用工成本大幅上升。

  “用工荒”現象的産生具有深刻的原因。一是勞動力總量供求格局在改變,農村富餘勞動力明顯減少。二是新生代農民工對工作環境、福利待遇、發展機會、文化生活等有了更高的要求。三是中西部地區承接勞動密集型産業轉移加速,而東部地區産業升級過慢,導致低端勞動力需求增大。四是農民工在東部和中西部地區就業的比較收益差距在逐步縮小,而生活成本差距和幸福感差距越來越大,大量農民工選擇就地就業創業。五是一些企業存在薪酬待遇低、發展前途不確定、管理不到位、對員工合法權益保護不夠、公共服務缺位等問題,加劇了農民工流失。六是職業技能教育培訓不夠,而企業在轉型升級中對技工的需求卻迅速增加。

  對於“用工荒”,我們應高度重視、妥善應對,使其成為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契機。

  面臨“用工荒”的企業應化被動為主動,變生存壓力為轉型動力,加快推進發展戰略轉變,採取措施化解“用工荒”困境。實施自動化、機械化、資訊化戰略,通過機器替代人工降低用工依賴。加強管理創新,通過優化作業流程和標準提高勞動生産率。優化企業價值鏈,加快企業轉型升級,提高産品附加值,通過提高經濟效益應對用工成本提高。改變依靠廉價勞動力的低成本競爭戰略,更加注重品牌、品質和創新,實施差異化戰略和集約型發展,以企業聯盟形式進行競爭合作。通過企業直接轉移或生産外包、收購重組、聯合建廠等形式,將部分勞動密集型的生産環節轉移到勞動力成本低的中西部地區。創新管理模式,構建和諧穩定勞動關係,增強員工歸屬感,減少員工流失。改善員工薪酬福利待遇,建立工資增長與通脹掛鉤、員工收入與企業績效聯動的機制,讓員工分享企業發展成果。改善工作環境,發展企業文化,滿足員工精神需求。重視員工培訓,拓寬員工職業發展路徑,用“前途”留人。

  政府應加大對産業調整升級和企業轉型升級的支援力度。加快區域産業佈局調整,東部地區應實行産業轉移和升級並重,既減少低端勞動力需求,又為大學生和白領創造更多就業崗位;中西部地區應通過承接勞動密集型産業轉移,讓更多的農民工就地就近就業。加快建設現代農業,通過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推動更多農村勞動力轉移。加大財政和金融支援,強化農業技術服務,加強農村資訊基礎設施建設,推動農業經營體制機制創新。加大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力度,提升農民工職業技能水準,解決企業技工短缺問題。因地制宜推進戶籍制度改革,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提高農民工醫療、養老、教育和住房保障等社保待遇。深入貫徹實施《勞動合同法》,保障農民工合法權益。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減稅力度,使用工企業有能力為員工加薪;加大對企業在員工培訓、技術創新和節能減排等方面的財稅支援力度,推動企業通過轉型升級實現可持續發展。優化農民工就業服務和勞動力市場建設,化解由於資訊不對稱導致的招工難問題。培育和完善統一開放的人力資源市場,建立健全人力資源市場資訊服務體系,通過專場招聘會、區域勞務對接、校企合作等途徑為企業招聘員工牽線搭橋。

編輯:王君飛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