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業低端産能轉移成趨勢

時間:2012-10-29 09:11   來源:新華網

  “世界工廠”優勢仍在

  “目前我國人口紅利窗口趨於關閉,用工難和用工貴愈演愈烈,這方面我們優勢正在慢慢消失。”華南師範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鄧于君説,與此同時,人民幣匯率、目標市場等也成了工廠選擇外遷的重要因素。

  在有關專家看來,中國正在失去的低端製造産能的確會産生一定衝擊。傳統製造業是我們的傳統優勢,也是保持外貿增長的動力,對穩定就業也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和電子産業等相比,鞋帽、服裝、傢具等勞動密集型産業的産品特性決定了這些行業對海洋運輸的要求很高,不太可能通過向內地轉移降低成本壓力,這些産業在全球濱海區域梯度轉移,是國際産業調整的成熟路徑。”鄧于君説。

  來自深圳鹽田港的資訊證實了這一點。據有關負責人介紹,今年上半年以來,該港運輸量下降的指標之一就是東莞、深圳兩地的傢具出口量大幅下滑,對遠洋運輸的需求自然也在下降,“這些産能很多向東南亞地區轉移了”。

  不過業內人士認為,不僅我國勞動密集型産業的中高端産能仍然保持穩定,即使低端産能的外流也不會太快,這主要是因為中國還繼續保持著“世界工廠”的優勢。“在東南亞設廠,一大缺陷是産業鏈不配套。你有做陶瓷的土,沒有配套的提煉工廠,挖出來也沒有用。”廣東四通集團副董事長蔡鎮通説,此外,工人的素質也是一大阻礙。雖然東南亞用工成本低,但工人流動性大,每週清算工資的做法也讓企業的流動資金受到影響,對企業的管理能力也是一大考驗。

  在蔡鎮通看來,中國無論在投資環境,還是在生産高性價比産品,以及産品的多樣性上,仍然保持著優勢。

編輯:王君飛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