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外需雙雙不振重創港口吞吐量

時間:2012-07-23 09:17   來源:經濟參考報

  近期,《經濟參考報》記者走訪了上海港、寧波港、蘇州港、天津港、廣州港、連雲港等東部沿海多個大型港口(這些港口的進出口貨物吞吐量佔全國總量的近7成)發現,港口貨物吞吐量增速放緩明顯,鐵礦石、煤炭等資源産品壓港情況比6月稍有緩解,但消化庫存仍需一段時間。作為經濟走勢的風向標,港口運營情況顯示出當前內外需不振的隱憂猶存。

  專家預計,在近期政府持續出臺的穩增長政策的作用下,經濟已經有企穩跡象。隨著刺激政策的效果逐漸顯現,國內經濟將逐漸好轉,第四季度港口貨物吞吐量有望跟隨宏觀經濟止跌回升,全年增速呈現前低後高格局。

  冷清

  港口吞吐增幅放緩

  7月的蘇州驕陽如火,然而在全國第一大內河港蘇州港的太倉港區卻顯得比以往冷清,江面“錨地”上難以見到以往貨輪成群等待進港的場面。“看一個港口景氣不景氣,只需看橋吊是否繁忙、靠港船隻多不多,集裝箱滿不滿,現在只能算是將將行。”蘇州市交通局港口處處長徐明華説,蘇州港已將今年貨物吞吐量增幅目標從去年的20%調到10%。今年1至6月,蘇州港外貿進出口貨物同比增幅只有百分之六點多,而去年這一數字為17%,回落約10個百分點。

  與太倉港同屬蘇州組合港之一的張家港港,主要為長江中上游企業提供煤炭、礦石、鋼材、木材等貨物週轉服務,記者看到,其堆放建材的貨場已經飽和。據了解,前5個月,張家港港外貿貨物吞吐量增幅僅為0.6%,5月同比降幅達到12.9%。

  江蘇連雲港港是我國主要能源港口之一,連雲港港口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喻振東介紹,“以前是船等碼頭,現在是碼頭等船。”正常情況下每月應該是400萬噸到450萬噸的入境量,但是6月份過了三分之二才200萬噸不到,後續也較為乏力,這樣的情況可能還要延續一段時間。

  作為世界第一大港,上海港目前和全球80多個國家、230多個港口有直接往來,月均出入1200多個航班,深刻感受全球經濟的脈搏。受歐債危機等不利影響,上半年上海港實現集裝箱吞吐量1586萬標箱,同比增長3.6%,這相比起去年9.2%的增幅來説明顯收窄。上海港務集團總裁諸葛宇傑介紹説,今年的集裝箱吞吐量預計為3250萬標箱,同比增長2%至3%。

  天津港集團集裝箱業務部部長馬全勝説,今年前五個月,天津港集裝箱吞吐量整體增幅趨緩,同比增長5.5%,增幅下降了近10個百分點,歐美航線運量下降明顯。以新疆經天津港出口的番茄醬為例,每年在2萬—3萬標箱,以前基本上自運輸至港口後的一年內就已經出口完畢,而現在部分番茄醬的存貨已達到了2年。

  外需和內需雙雙不振使得全國港口吞吐量普遍遭遇增幅收窄。據悉,交通部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39.4億噸,同比增長7.4%,較去年13%的增長水準有較大回落。

  雖然當前的集裝箱吞吐量增速大大放緩,但仍不乏亮點。比如,今年上半年,上海港發往歐洲的貨量整體持平,略有增長。而新興市場需求保持快速增長,一些區域的貨量增幅高達20%以上。此外,我國的産業梯度轉移日見成效。由長江沿線省份發往上海港的外貿支線貨量增幅達到7.1%,明顯好于全港3.1%的增幅。從全國來看,上半年外貿吞吐量增長明顯好于預期,其中外貿進口是上半年運輸生産的最大亮點,增幅高達20.4%,也是港口運輸生産的主引擎。

  反差

  資源産品壓港嚴重

  與此同時,在房地産等製造業投資放緩的背景下,鋼鐵和煤炭等資源性産品的進口放緩,加上鋼企需求不足、外貿商貨物積壓,一些資源性産品壓港在上半年創下歷史最高。交通部統計顯示,上半年石油、鋼鐵等貨物吞吐量出現了負增長,拖累了港口增速。煤炭、金屬礦石、礦建材料等貨物儘管增速較去年下滑,但仍保持一定幅度增長,形成對港口增速的支撐。

  秦皇島港是我國最大的煤炭輸出港,其煤炭輸出量佔到了我國的40%。但今年以來,受煤炭需求回落的影響,秦皇島港的煤炭場存量一度達到了946萬噸的歷史最高紀錄。面對煤炭積壓給港口造成的壓力,秦皇島港開始實行訂單式管理,截至7月19日時秦皇島港的煤炭場存為846.5萬噸,比最高值下降了100萬噸,但仍處於高位。

  據連雲港港生産業務部副部長楊益品介紹,增長一直較快的鐵礦石、煤炭進口量在四五月份開始下降,6月下旬,連雲港港積壓煤炭達到344萬噸,較正常週轉狀態增加了約50%,而以前連雲港港鐵礦石的進港量,根本滿足不了廠家的需求。連雲港港只是一個縮影,上海航交所資訊部經濟顧雲鳳的團隊監測顯示,至7月中旬全國港口鐵礦石壓港接近一億噸。

  記者在廣州港集團下屬碼頭看到,這裡的煤炭可以用堆積如山來形容。廣州港集團副總經理蔡錦龍説,雖然煤炭進口量持續增長,但市場一直疲軟無力,港口已經是“煤滿為患”。而煤炭還只是市場需求不振導致部分種類貨物積壓的一個縮影。截至目前,廣州港集團下屬碼頭內積壓貨物達到360萬噸,其中煤炭就佔了近280萬噸,顯示國內需求增長疲軟態勢很可能延續一段時間。

  另據了解,受貨運增長乏力影響國際航線運價也在下行。儘管今年主要班輪公司聯手將亞歐線的集裝箱運價從不足700美元/標箱上調至1500美元/標箱以上,但這種“人為”拉升難抵貨量的增長乏力。近期以來,亞歐航線的運價較高點回落10%以上,多家船公司的漲價計劃未能推進。

  “相比于需求,現在的運力過剩非常嚴重,消化起來至少需要3到5年的時間,”新海豐集裝箱運輸公司總裁薛明元告訴記者。一個有意思的反向指標是,由於看淡前景,今年前5月全球的集裝箱船舶拆解量超過10萬標箱,是去年全年的150%。

  國務院參事湯敏等專家認為,從壓港貨物的品類結構來看,內貿港口和沿海航運業的低迷根源在於國內需求,特別是基礎設施建設和需求的不足,值得警惕。

  預判

  下半年有望穩步轉暖

  業內人士指出,今年二季度以來,我國經濟下行壓力明顯加大。作為宏觀經濟的一個“窗口”,港口對經濟冷暖的反應極為敏感。如何應對經濟下行帶來的貨量增長放緩,成為各港口需要面臨的重要課題。

  採訪中不少港口負責人對記者表示,應正確看待近期內貿吞吐量萎縮的跡象,爭取化為危機。諸葛宇傑説,從長遠來看,港口的高增長難以持續,航運市場的供需矛盾也會對港口産生傳導效應。面對挑戰,上海港正在採取措施加緊應對,這包括提高服務能力,進一步延伸産業鏈,不但運營碼頭,也搞港口物流,爭取給客戶提供門到門的服務。與此同時,注重和航運公司保持溝通,保持費率的穩定,和航運公司共渡難關。

  展望下半年,諸葛宇傑認為需求將保持平穩,“不會立即好轉,但也糟不到哪去,下半年平穩運作的可能性比較大。”上海港務集團副總裁嚴俊認為,當前的一個難點在於外貿長單少短單多,導致需求淡季不淡旺季不旺,對未來的可預見性變差“上海港對歐美市場的依賴度超過50%,我們將重點關注這兩個市場的復蘇情況。”

  國務院參事湯敏、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部副部長趙晉平等專家表示,經濟基本面未改變,但不確定因素在增多,下半年外貿走勢主要看國際經濟環境。趙晉平指出,今年歐債國家有兩個還債高峰。一個在一季度,主角是希臘,後果已經體現。另一個在三季度,主角變成了西班牙、義大利等經濟體量更大的國家,這對外貿的壓力會更大。但同時也有一些有利因素,如早先制定的穩外貿措施會陸續落實,物價受控會進一步改善企業的融資環境,降低融資成本。此外,匯率的穩定也有利於出口産品的競爭力,等等。綜合來看,全年有望實現進出口增長10%的目標。

  從內需來看,專家表示,自5月中旬以來微調預調政策力度進一步加大,推動更多基礎設施投資、降息並對節能産品提供補貼。此外,最新公佈的CPI創下29個月來新低,通脹回落的速度超預期,為政策進一步寬鬆提供了空間。在近期政府持續出臺的穩定增長政策的作用下,經濟已經有企穩跡象。隨著刺激政策的效果逐漸顯現,內需將逐漸好轉。

  內外需的逐漸好轉將對港口運輸生産形成利好。業內人士指出,但由於目前的“穩增長”政策措施不會重復三年前大規模刺激計劃的老路,所以對大宗貨物的需求增長比較有限。第四季度港口貨物吞吐量有望跟隨宏觀經濟止跌回升,全年增速呈現前低後高格局。

編輯:米廣強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