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本月初開始的新一輪食用油漲價,已經逐漸波及到下游餐飲企業。記者發現,不少低利潤經營的小餐廳已經悄悄改了功能表,調高了煎炸、浸油類菜肴的價格。
食用油批發價全面上漲
本月初花生油迎來年內第二輪漲價,相對於4月份,魯花花生油的漲幅高達14%之多。根據專業糧油批發市場的數據顯示,本月以來大豆油市場行情也出現了小幅反彈走勢。目前,“金龍魚”大豆油每箱210元,較月初上漲4元,漲幅1.94%;“綠寶”大豆油每箱206元,較月初上漲2元,漲幅0.98%;“匯福”大豆油每箱193元,上調3元,漲幅1.58%。此外,“金龍魚”食用油調和油由月初每箱236元上漲至目前240元。
不過這種漲幅暫未全面傳導到零售市場。昨晚,記者在家樂福通州店看到,5升裝金龍魚大豆油為54.9元,還是維持原來的價格。促銷員也表示,還沒收到調價的通知。
不過,雙井附近一家大超市銷售人員告訴記者,魯花5S壓榨一級花生油原先130多元,現在漲到150元以上。“我們現在有個促銷是送購物袋,不然一下漲太多顧客接受不了。”不過到目前為止,大豆油、菜子油的零售價格並沒有出現太大漲幅。
下游行業漲價“火上澆油”?
有統計顯示,去年以來食用油幾輪調漲下,包括速食麵企業、蛋糕行業都曾因“上游食用油漲價”對旗下産品進行調價。商務部研究院消費經濟研究部副主任趙萍也表示,食用油漲價勢必會引起相關行業的漲價,會讓下游行業“火上澆油”。85度C品牌糕點方面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在食用油、人工等成本上漲的情況下,已經將價格上調5%左右。
這種漲價在餐飲方面表現得並不是很明顯。海棠餐廳行銷總監楊正午表示,他們雖然感受到食用油上漲帶來的壓力,但是並不會對菜品調價,因為食用油在餐飲行業成本中的比重並不大,只佔很少的一部分,“不過我們有一個感覺,在食用油上漲明顯的時候,打包水煮魚的顧客明顯增多。”
社區餐廳忙著更換功能表
家住勁松的董小姐經常光顧周邊提供外賣的社區快餐。可她最近發現,自己喜歡吃的幾道菜要麼漲價,要麼停售。
“水煮魚不賣了。水煮牛肉從25元漲到了30元!地三鮮從16元漲到20元。原來我們常吃的松鼠魚、炸雞翅也沒有了。”常來送餐的服務生跟董小姐交了底:“你説的這幾個菜成本太高,再説炸的東西用油多,老闆心疼。”
餐飲連鎖表示“不追漲”
“食用油是漲了,但我們的進貨量大,供貨商沒調價。”京城某餐飲連鎖集團負責人宋先生告訴記者,集團旗下大部分是各菜係的名店,相比于其他原材料價格的波動,食用油漲價佔不到成本的太大比例。但他也表示,集團旗下幾家經營煎炸菜肴為主的快餐廳會承受更多壓力。
宋先生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就按食用油價格上漲15%來算,在我們的快餐店,油的漲價因素會對營業收入有0.3%的影響。”這個數目看上去很小,但現在餐飲企業利潤很薄。0.3%還是了不得。而記者查閱中國烹飪協會近日發佈的《2011年度中國餐飲百強分析報告》顯示,去年百強餐飲企業平均凈利潤率僅8.04%。
而專營火鍋的知名連鎖企業“海底撈”也是用油大戶。“紅油底料、小料等都需要大量的清油,也就是菜子油。近期成本上漲的確厲害。”海底撈負責人告訴記者,食用油的價格波動本身較大,因此餐廳不會輕易調整鍋底和小料的價格,不過他也透露,“如果原料油再這麼一直漲下去,餐廳不調價壓力就太大了。”
企業應消化成本上升壓力
商務部研究院消費經濟研究部副主任趙萍一直關注食用油的漲價,她説其實原料上漲並非食用油漲價的主要原因,而是少數幾家企業壟斷了食用油市場,擁有對食用油的定價話語權,“一旦原料有了一點風吹草動的上漲,就會成為他們調價的藉口,這是非常不合理的。”根據趙萍的研究,金龍魚、魯花、福臨門等三大品牌約佔市場份額的60%以上,“他們都調價了,也不會損失他們的市場份額,因為消費者已經對他們形成了品牌忠誠度,並且也沒有更多的選擇。”
在趙萍看來,食用油生産企業應該自身消化原料成本上升帶來的壓力,“可以通過改善經營管理,而不是一味地調高産品價格。”去年,金龍魚、福臨門等品牌曾以原料價格上漲為理由擬提高小包裝花生油、菜子油價格,經過國家發改委約談後才暫緩漲價。(記者 竇媛媛 于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