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材一天一個價
“藥還是那些藥,但現在一服的價格都快抵得上原來一星期的了!”6月下旬的一天,省中醫院中草藥房窗口前,家住濟南開元小區的劉萍女士,掂著手中剛抓到的七服中藥説。據劉女士介紹,自己患失眠症多年,最初拿一次藥(七服)需要90元左右,這兩年價格不停地往上竄,最近兩次竟然到了近500元。
“所有藥材幾乎都漲聲一片,一星期內30%-40%地漲是常有的事,甚至到了一天一個價的程度。”省中醫院藥學部副主任馬傳江介紹,從2009年9、10月份開始,中藥材價格進入持續上升通道,到2010年下半年和今年上半年,幾乎到了“瘋狂”的地步,好多品種價格翻番,如太子參,從50元/公斤一路到了500元/公斤,整整漲了10倍。
漱玉平民大藥房有限公司中藥部經理宗忍介紹,最近兩年漲價最突出的中藥材主要有三類,一是野生類,桑螵蛸、蜂皇、蟬蛻等,受資源減少、人工成本增加影響;二是部分種植品種;三是原來價值低的品種,如陳皮、益母草、艾葉等,原來的價格分別是每公斤3.5—4元、3元、4.5-5元,現在分別漲到了6元左右、5元、7-8元。
據監測數據,今年3月以來,中藥材漲價進入第4輪高峰。相比以往,此次漲價出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最猛的漲幅。其中,漲幅位居前三位的分別是五加皮、太子參、白前,漲幅均超過了400%。而在此之前,2010年全國市場537種中藥材中有84%漲價,平均漲幅109%,漲幅超100%的品種達96個。
炒作痕跡明顯
“現在的價格極不正常。”馬傳江多年從事藥材採購,他表示,中藥材價格有自己的週期性:每年新貨上市前走低,到大量新貨上市時價格觸底,然後再慢慢往上走……如此迴圈往復,漲漲落落,一個采收週期內5%-10%的波動。而近兩年的價格上漲,已完全打破了上述迴圈,甚至很多品種産新時價格都不降反升。如川麥冬,今年1月份價格為70元/公斤,而3-4月份産新時,漲到了150-160元/公斤,最近又到了200元/公斤。
馬傳江表示:“藥材價漲,人為炒作痕跡明顯。”一是價格堅挺持續大幅上漲原因不明。藥材的生産週期一般要2-3年,即使受災減産,也要有個延後期,不會這麼快就反映到價格上。二是按常規,每年7-8月份是各商家急於出陳清庫的低價期,但現在卻持續漲價。河北安國、安徽亳州等地的大型中藥材倉庫,原來每年到這個時候都愁著往外租,現在卻都滿滿噹噹,甚至成千上萬噸地儲存同一品種。第三,藥農惜售心理突出,原來太子參進貨,要多少,給多少,現在要2噸只能給500公斤。第四,市場行情變得太快太“隨意”。據介紹,在某著名藥品集散地,下了場雨,一類藥材的價格就從100元/公斤降到了80元,而等天空剛一放晴,又很快反彈回原位。
“市場上供應不成問題,還沒有遇到哪種藥斷貨買不到的情況。”濟南建聯中藥材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胡清説,“什麼也不缺,價格卻天天漲。這説明漲價並非因為供需關係變化,而是資本在做祟。”他介紹,一些藥材品種主産區還沒到采收季節,就有人開始拿錢“包地”、“包産”,廣西某地甚至出現了“毀藥促價”。“對一些産地相對集中的産品,先拿出資金來囤貨,造成市場短缺的假像,等價格漲上去了,再出手。”
胡清坦言,他們公司特聘的幾位老藥工,以前對什麼月份、哪個市場、哪種藥材閉著眼也能知道價格多少錢,現在一天一個價,幾十年沒見過這陣勢。
警惕崩盤“爛市”
原材料價格一路瘋漲,給中成藥生産、流通企業帶來巨大的壓力。
“好多産品停産,如梔子金花丸,生産成本已高達市場價格的2倍,沒法生産。”據宏濟堂藥廠張自然總經理介紹,原料成本的暴漲,已導致好多品種無法正常生産。基本藥物集中採購,不敢去投標,怕生産不出來。全廠現有148個藥品批文中,只有50個左右在正常生産,而且真正能賺錢的産品不多。儘管企業先後採取優化工序流程、提高效率、原材料錯峰採購等措施,但已不足以消化成本上漲。
“零售藥店現在是被推著走,只能隨行就市,更不敢以犧牲品質來換取價格浮動。”對於當前的生存狀態,胡清有些無奈,“沒辦法,如果價格不漲那麼猛,我原本可以主動調價,現在價格漲上去了,表面看銷售額上升,實際上利潤率並沒提高。”
馬傳江稱,原來藥材商們見面多問今天賣了多少貨、掙了多少錢;現在成了問囤了什麼,囤了多少。各種跡象表明,炒作由大企業、實力強的遊資引領,小戶也開始加入,各種資金象滾雪球一樣被吸收進來,越滾越大,風險也隨之越來越大。
跟“姜你軍”、“蒜你狠”的瘋狂一樣,中藥材過度炒作最終帶來的將是整個市場的慘烈。胡清表示,全國許多地方都在引種中藥材,甚至不惜毀糧改種藥材。到時産量劇增,市場無序,價格又會一落千丈。“誰知道什麼時候會崩盤?”
曾有業內人士預言,明後兩年,很可能是中藥材的“爛市”。馬傳江認為,“藥賤傷農”似乎已是每次價格暴漲後的必然,除了少數炒家獲利,這種類型的漲價會打擊從藥農到病患整個産業鏈條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