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彈加大拋空壓力 商品中期仍偏空

2012-05-25 10:01     來源:中國證劵報     編輯:范樂

  經歷21日曇花一現式的全線反彈,在接下來的兩個交易日裏商品市場重歸跌勢。分析人士指出,籠罩市場的諸多利空還沒有消散,在歐元區主權債務危機等系統性風險的影響下,商品中期依然呈現弱勢,偶現的反彈不僅難以逆轉弱勢,反而可能給市場增添拋空壓力。

  文華財經顯示,23日品種指數無一上漲,跌幅超過2%的有棕櫚油、PTA、橡膠、棉花等6個品種。與此同時,多數品種日內大幅波動吸引短線資金頻繁進出,商品整體交投再度升溫,成交額繼續大幅增加。長江期貨提供的數據顯示,23日商品期貨成交額約增1529億元,佔期市成交額的比重也較上一交易日回升3個百分點,維持在58%;與此同時,商品持倉額也增加約13.78億元,三大板塊資金大幅流入,投資者交投的重點主要集中在金屬板塊。

  系統性風險,特別是歐債危機的發酵是當前商品市場面臨的最大外部利空。首先,八國峰會(G8)形成的決議沒有任何約束作用,且德國總理默克爾已經拒絕了其他領導人要求歐元區採取更多措施刺激經濟增長的要求;其次,歐洲形勢繼續惡化,希臘很可能會退出歐元區;再次,歐洲聯盟、IMF和希臘左翼政黨目前還沒有就財政緊縮方面達成讓步或者妥協性的決議。歐洲央行已停止向這些銀行提供流動性支援,IMF在希臘新一輪選舉之前將暫停與希臘的接觸;最後,金融風暴的前奏顯現,希臘的銀行目前已經開始出現擠兌浪潮,存款流失和評級下調也使得西班牙銀行業面臨擠兌的風險。歐元區的風吹草動不但會影響大宗商品的需求,也會增添國際商品標價貨幣美元的走強動力,從而壓制商品價格。

  需求不振則是導致大多數商品在反彈後遭遇拋售的“元兇”。雖然從貨幣供應方面能找到商品反彈的理由,但如果歐美經濟復蘇缺乏內生動力以及中國經濟放緩的週期沒結束,那麼商品上漲就缺乏底氣。

  寶城期貨研究所所長助理程小勇認為,除了政策刺激的邊際效應降低外,包括有色金屬、鋼材和化工品在內的不少商品還面臨著額外的利空:首先,5-8月份是有色金屬的消費淡季,空調和冰箱等家電往往是3-4月份生産備足庫存以用於夏季銷售,因此實際夏季産量並不高,且夏季戶外建築開工和基建項目開工也受天氣影響;其次,化工品在國際原油價格大幅下跌後,成本支撐弱化,再加上下游消費保持低迷,因此價格反彈並不容易。5月中旬,PTA上游的二甲苯(PX)價格持續回落,5月18日亞洲PX市場價格每噸下調11美元至1461.5-1462.5美元。

  農産品相對於工業品雖有其特殊性,但大豆和油脂經過前期爆炒,已透支了全球大豆減産的利多因素,而需求不確定性成為豆類油脂類拋售的原因之一。事實上,3-5月份大豆港口庫存下降並不明顯,其從500萬噸下降至430萬噸之後又出現回升,而棕櫚油港口庫存維持在80-90萬噸左右,比往年同期都高。小麥方面,相關機構考察顯示,小麥主産區山東菏澤小麥今年種植面積增加、單産增加,總體産量預期超過去年為82.16億噸。儘管美麥因美國大平原地區的西部天氣高溫少雨暴漲,但是難以影響國內小麥供應。

  雖然政策面可以緩解農産品大跌的恐慌,有利於市場暫時企穩,但歐洲債務危機陰霾揮之不去對市場形成長期衝擊,且中國等新興經濟體經濟放緩,使得商品還要面臨需求不振這一內在利空。“缺乏需求基礎,流動性驅動的上漲終究會回吐。”分析人士表示,多頭信心不足使得反彈更多的是為市場提供拋空機會,即便是目前表現相對抗跌的菜籽油、玉米,也有可能在後期出現補跌行情。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