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期間貨幣政策主導黃金價格走勢

2012-05-25 10:00     來源:新華網     編輯:范樂

  當金融市場動蕩甚至經濟步入危機時,市場避險情緒升溫,黃金避險功能的貨幣屬性凸顯。但在危機期間,尤其在事態急劇惡化的階段,因市場及貨幣政策的高度不確定性,作為風險資産的黃金將先遭到拋售,實際金價出現短期下行走勢。始於2008年的次貸危機與接踵而至並持續至今的歐債危機,令實際金價先後經歷了兩輪大幅下行的短週期。

  綜合各項數據指標來看,金融危機以來的兩次金價週期性下行均與市場對危機解決前景的看空情緒高度相關。由於這兩次危機均導致了區域貨幣流動性枯竭的局面,所以又分別與美國和歐洲的流動性指標顯著契合,受近期流動性惡化的影響,金價已處於其第三個下行短週期。

  2008 年7月中至11 月初,美國次貸危機最為嚴重時,VIX 避險情緒指數一度升至歷史高點,美股大跌逾40%,同樣具有避險屬性的美元大幅升值20%,實際金價下挫21.7%,名義現貨金價跌幅達30%,而作為美元流動性指標的TED利差迅速飆升至紀錄峰值,為數十年來(除2007-2008年期間)數據均值的28倍,顯示美元流動性極度緊張。 次貸危機風波未平,2009年希臘主權債務危機再起波瀾,2011年三季度主權債務危機的蔓延威脅區域內義大利、西班牙等核心經濟體,逐步演變成歐元區債務危機。歐元區多數國家公債收益率持續攀升,償債壓力加劇,尤以希臘為甚,以至於面臨國家破産及被迫退出歐元區的風險。2011年9月至10月底期間,VIX指數攀升至三年來高位,歐盟斯托克綜合指數下跌13.5%,雅典證交所綜合指數在處於2008年危機前20%的水準上進一步受挫28%至25年來低位,希臘10年期國債收益率在不可持續的高位17%的基礎上進一步飆升44%或848個基點,歐元在一個月之間下行近7%,美元升值7%,實際金價下挫15%,名義現貨金價下跌18.6%,而歐元流動性指標上漲31%,為2008年底以來峰值水準,歐元區銀行業系統的流動性危機一觸即發。

  為緩解短期內市場面臨的流動性危機,挽救各國的金融機構和金融體系,達到中長期提高就業水準並幫助經濟走出通縮困境的目的,美聯儲和歐洲央行分別採取了不同形式的非常規貨幣政策,即量化寬鬆政策(QE)和長期再融資操作(LTRO)。市場對於政策寬鬆及資金注入的預期令大宗商品價格迅速逆轉跌勢,金價強勁上揚;系統內流動性緊張的局面得到大幅緩解,由於經濟基本面仍未因此出現顯著好轉,黃金的避險需求日益升溫,支撐金價持續走高。

  美國的量化寬鬆政策是通過購買國債、證券等方式壓低長期利率促進投資需求,進而帶動經濟走出困境。QE1的推出拯救了岌岌可危的華爾街銀行系統;而QE2則避免了美國經濟二次探底的出現。美聯儲首次量化寬鬆政策期間,現貨金價格大幅飆升30%,實際金價上揚38%,而作為流動性指標的TED利差區間迅速縮窄了40%。由於美國的經濟週期早于歐洲,而歐債危機的發生也在次貸危機之後,在歐元區遭遇其存在以來最嚴重的金融危機時,為緩解因流動性差導致的融資困境,歐洲央行通過下調貸款利息、降低抵押物標準等操作,以期歐元區國家可以通過息差套利來補充銀行業的流動性。截至2011年底,現貨金價在美聯儲兩輪QE的影響下已上漲114%至每盎司1550美元,而首輪LTRO操作令金價在三個月間再度上揚了14%,實際金價漲15%;目前的流動性指標已緩和了62%。

  近期希臘政局動蕩令該國退出歐元區的風險加劇,且歐洲左派勢力升溫,法國左翼領導人奧朗德當選新一任總統,德國總理默克爾在最大州的議會選舉中受挫,導致德法為歐洲長期財政一體化達成的初步協議受到威脅,歐元區各國在數十次歐盟峰會上反覆博弈取得的成果可能付之一炬。歐債危機再度成為市場焦點,而希臘又一次成為事件的核心,蓋過經濟基本面等其他方面消息的影響,市場風險指標觸及去年12月中首次LTRO實施前的水準,金價連續六日下跌。短期來看,在歐央行未明確表達其立場或政策措施之前,希臘政局持續混亂導致了金價出現危機以來的第三輪下行短週期。但考慮到歐洲央行和美聯儲為避免希臘動蕩的影響,其寬鬆政策推出的可能性也有所上升,這種可能將使金價在短期回調後仍然保持中期的上升動能。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