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9月3日電(金融頻道 安利敏)在本期的國際媒體“看多中國”觀察中,海外媒體關注中國勞動力成本上升、豬肉價格上漲、網路經濟、旅遊業、農村貧富差距、珠三角擴建機場等話題。據阿聯酋《國民報》報道,迅速肆虐的非法網路經濟將不可避免地對中國經濟造成嚴重負面影響。
8月30日韓國《中央日報》:14家韓國珠寶企業集體撤離中國
由於中國工人的工資大幅上漲,在中國青島的14家韓國珠寶和飾品企業集體返回了韓國。韓媒稱,在中國某一地區的同行業企業扎堆向韓國國內“掉頭”的現象尚屬首次。
據韓國《中央日報》報道,企業集體掉頭是因為中國國內的經營條件大不如從前。20世紀90年代,不斷有企業將工廠轉移到勞動力廉價的中國,但是,中國工人的工資在20年間增加了近20倍。而且,工人的福利保健費用等間接費用也呈現出了上漲趨勢。
此外,韓美和韓歐盟(EU)的自由貿易協定(FTA)也為這些企業返回韓國奠定了基礎。14家返回韓國企業的80%以上産品都是出口美國和歐洲市場。知識經濟部投資政策官姜成天(音)表示“針對珠寶企業來説,FTA的無關稅優惠政策可以讓企業節省20%以上的成本”。
韓國政府還將依據“海外工廠回國政策”,為他們提供三年全額免除法人稅和所得稅等各種稅制優惠。
8月29日 澳大利亞《雪梨先驅晨報》:澳洲中小企業闖入中國的機會
當銷售公司阿普科集團查看中國汽車數據時,在世界上最大市場銷售車蠟的機會實在令人難以忽視。經過數月的調查後,阿普科集團開始在中國城市銷售産品。
與阿普科相似,澳大利亞許多中小企業也在瞄準中國市場。澳大利亞貿易委員會前首席經濟學家蒂姆?哈克特表示:“有人説,澳大利亞是中國的採石場和日本的海濱,這是不對的。澳大利亞對中國的投資多樣化,不僅僅是必和必拓和力拓開採煤炭和鐵礦石送到中國,還有旅行社、銀行和保險公司等。”
澳大利亞貿易委員會駐上海高級貿易代表邁克爾?克利夫頓稱,隨著中國向消費驅動型經濟轉變,機會變得令人心動。他認為,澳大利亞小企業在中國有很好的機會,尤其是在金融服務行業。
然而,藍華國際顧問公司的老闆莉薩?古德漢德警告説,如果未經準備便進入中國市場可能會碰到事與願違的結果。它們需要研究,澳大利亞人的想法是否會吸引中國客戶。企業必須探究外國競爭,並尋找法律顧問和當地合作夥伴。
哈克特推薦這些企業從澳大利亞貿易委員會和大使館獲取支援。他説:“在中國,許多生意都與政府有關。如果你認為自己是一個自由市場主義者,不想利用政府,那就太愚蠢了。”古德漢德則稱,中小型企業必須學會利用社交媒體,並耐心構建關係。
8月29日 法新社:中國企業家徵婚吸引眾多女性
一群打扮入時的年輕中國女孩坐成一排,手裏攥著列有體重和三圍資訊的表格,等著參加“面試”。看她們的穿著,似乎是來選美的,但其實她們是從超過1000名應徵者中脫穎而出、晉級徵婚比賽下一輪的人選——她們將在這項離奇比賽中爭奪與億萬富豪結婚的機會。
比賽內容包羅萬象,涵蓋相貌、教育水準、家庭背景,甚至星座匹配指數等。晉級最後50強的幸運選手將有機會與32位身家至少過億的男士見面。
儘管這是一個極端的例子,但這場由中國企業家單身俱樂部在北京舉辦的相親活動表明,在當代中國尋找配偶的難度越來越大。
心理諮詢師、婚戀電視節目評論員吳迪説,許多中國相親網站以及其他婚戀公司把目光對準了大富豪。
有專家表示,隨著中國富裕起來,一些年輕人的物質需求逐步上升。據耶魯大學的社會學家德博拉?戴維斯稱,中國常見的擇偶要求是對方必須有房。
據報道,近年來,由於婚戀電視節目大行其道,逐步上升的擇偶標準受到人們的關注。這些電視節目肆無忌憚地向人們展示拜金主義,以至於憂心忡忡的當局迫使節目組作出改變。
8月28日 美國商業內幕網:中國豬肉背後的經濟隱憂
豬不太像是通脹壓力的晴雨錶。但在中國,正減少的豬數量廣受關注。人們擔心一旦明年豬肉銷量突增,物價會隨之被推高。受困于疲軟的國內需求和歷史最高養殖成本——美國乾旱造成玉米和大豆價格飆升,中國生豬養殖戶被迫賣掉他們的豬。
作為中國的主要食用肉類,豬肉對該國的食品價格有重大驅動作用。儘管目前豬肉供應充足,但6個月後豬肉庫存量可能因拋售而降低,造成價格上漲。食品價格上漲又將推高通脹。目前,中國的通脹處於適度水準。漲價可能引發社會騷亂,通脹仍是中國社會最大的經濟隱憂。
荷蘭合作銀行高級分析師讓?伊夫?周説:“看下中國的玉米和大豆價格,你會發現目前的養殖成本已達歷史新高。如果收益率依舊低迷,估計豬肉供應會在明年年初下降。”北京已啟動新一輪凍豬肉收儲,以應對明年春節的供應緊張。
中國養豬業每年産量高達5000萬噸,佔世界總産量的一半。2007年由於遭受高致病性豬藍耳病打擊,飛漲的豬肉價格一度引發全國關注。豬肉價令食品價格大幅上漲,強烈影響到中國農村貧困地區廣大民眾的生活。
8月28日 埃菲社:中國假藥案件日增 網路成售假溫床
假藥生産與銷售目前已經成為中國一個嚴重問題,根據美國公眾利益科學中心的數據,中國每年有20萬至30萬人因此喪生。國家藥監局局長尹力在講話中説,利用網際網路販售假藥的犯罪分子日益增多,網際網路為假藥販子與消費者的直接接觸提供了渠道。
此外,尹力指出,藥品稽查打假工作面臨的形勢嚴峻,在中藥生産流通領域等方面違法違規行為比較集中,存在的問題較為突出,因此國家藥監局將在年底前加大打擊力度,完善多部門間合作協調機制。
國家藥監局還將在未來4個月內深入開展國家基本藥物全品種覆蓋抽驗。
8月初,中國公安部宣佈在“清除假藥行動”中抓獲近2000名犯罪嫌疑人,截獲價值約11.6億元人民幣的假藥産品,其中包括治療糖尿病、高血壓和癌症等疾病的假冒偽劣産品,搗毀了1100多個制假售假窩點。
去年,中國東部浙江省還破獲了一個醫院工作人員將正規藥品的空藥盒回收轉賣給假藥販子的犯罪網。
8月28日 美國全國廣播公司網站:50年眼保健操功效引質疑
中國幾乎所有的中小學校都會要求學生每天在課間做一遍眼保健操。這項獨一無二的活動可以追溯至1961年,當時北京教育局注意到學生的近視率大幅上升,於是指示一名醫生創建了眼保健操,以阻止這一問題惡化。
報道稱,中國教育部無法為眼保健操提供科學依據。在網民施壓後,教育部説:“我們將要求專家儘快作出解釋。”教育部官員拒絕了美國全國廣播公司的採訪要求。
40多歲的北京人朱天宇(音)承認自己對眼保健操持懷疑態度。“我不知道做眼保健操是否有益。我的視力很糟,但我從未把它當回事。”
他的妻子杜玉(音)不同意他的看法。她説:“做眼保健操有用,我現在仍堅持做。每次我做的時候,都覺得眼睛舒服些。”
並不是人人都相信眼保健操的功效。許俞靜(音)25年來一直在一所中學當老師。她説:“很難説眼保健操有沒有用。即使它有用,作用也不明顯。學生們不知道穴位在哪……他們只是為了應付檢查才做眼保健操。”
報道指出,有一個共識——中國競爭激烈的教育制度是導致眾多學生眼睛近視的主要因素。學生承受著巨大的學習壓力——因為高考分數基本上決定了他或她未來的職業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