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大陸民眾感受臺灣的最直接方式之一,去年海峽論壇期間,臺灣特色廟會初試成功,好評不斷。今年,廟會繼續緊扣閩臺民風民俗和鄉情鄉誼主題,新增福州作為廟會活動的舉辦地,廈門在首屆臺灣特色廟會取得成功的基礎上,提高品質,擴大規模,攤位達250個。
大紅的門樓,大紅的屋檐,大紅的燈籠高高挂,從昨天開始,每天中午11點到晚上11點,臺灣特色廟會將連續一週在廈門中山路、人和路上演。
今年的廟會有臺灣文創特産展、臺灣特色商品展、臺灣夜市一條街三個展區。大腸包小腸、臺南擔仔面、米糕、花生卷冰淇淋、無骨雞腳凍、爆漿雞排……令人食指大動的臺灣特色小吃,在廟會第一天已引來滾滾人流。
為保證原汁原味,小吃的原材料大多從臺灣引進,以臺南為主。被視為臺灣小吃代表的臺南小吃有不少是從泉州、漳州傳過去的,更具地緣性。除此之外,接連不斷的民俗技藝展演,臺南、金馬澎四縣市的旅遊資源圖片展,都給廟會錦上添花。
吃著地道臺灣小吃,看著濃濃閩臺味的表演,更有各種新奇的創意讓你大飽眼福。文創展區裏,激昂熱烈的舞曲吸引了眾多遊客的目光。循聲望去,展位上一尊尊電音三太子玩偶正伴著音樂起舞。來自臺灣三泰字創意商品設計有限公司的白文良告訴記者,所謂電音三太子,就是結合電音和臺灣傳統的民俗藝陣三太子的表演,是臺灣特有文化,在臺灣大受歡迎。
這次廟會,白文良帶了100尊玩偶來參展。但由於大陸民眾對電音三太子文化還不甚了解,問的人比較多,常常講解到口乾舌燥。
不過,能讓更多大陸民眾了解電音三太子,白文良感到很欣慰:“傳統文化的底子,加入創意的元素,通過更多元化的發展形式,你能説電音三太子就一定不會成為中國的米老鼠嗎?”
廈門市旅遊局局長黃國彬説,在民間交流中,未來將更加重視文化經貿交流,因此今年的廟會增加了文創方面的內容。
據統計,去年廟會吸引了觀眾包括遊客有160萬人次,今年這一數字預計將突破200萬人次。
去年廟會落幕後,首期有48個攤位的“臺灣小吃街”9月在人和路亮相,臺灣小吃集體紮根廈門。今年廟會的百餘家小吃展位中,就包括48個人和路的展位。
“日月潭烤豬腳”攤點業主鄭宇宏説:“開始有些冷清,今年春節過後,知名度越來越高,現在這裡已是廈門的一個著名的旅遊景點。”
目前這條街月均營業額可達570多萬元。一名業者在攤位上擺出“求好更用心”的廣告牌,以顯示他對投資前景的看好。
“廈門是旅遊城市,顧客七成以上是遊客。廟會是一個很好的窗口,既能為臺灣小吃提供商機,也方便兩岸飲食文化交流合作。”來自臺北的老闆吳東璟,一邊翻轉著油鍋裏的炸鮮奶串,一邊笑著説,“交流從‘吃’開始,相信今後兩岸交流將更加深入。”
臺南市小販職業工會理事長林義荃對廟會的期許更高。除了協調與佈置廟會活動,一個更為重要的目的是借此機會將分散在廈門乃至大陸的臺灣小販組織起來,成立臺南市小販職業工會大陸分會,抱團謀發展。(記者 鄭璜 王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