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地圖 | 關於我們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論壇 | 部落格
官網首頁 | 新聞中心 | 關於論壇 | 最新播報 | 視頻直播 | 重要發佈 | 重要講話 | 人物訪談 | 嘉賓風采 | 論壇花絮 | 評論反應
台灣網專稿 | 主題論壇 | 論壇城市 | 現場圖片 | 背景資料 | 關注海西 | 閩臺交流 | BBS | VIP | 第五屆 | 第四屆 | 第三屆 第二屆 第一屆
  海峽論壇官方網站 -- 評論反應第六屆

聚焦海峽論壇:草根“臺客”們的明星范

時間:2014-06-14 13:30   來源:中新網

  “我在臺灣就是這樣拜媽祖婆的。”在“媽祖故鄉”福建莆田湄洲島上,出生於1990年的臺灣田中乾德宮香客陳瑋呈轉過身去,向中新社記者“秀出”他背包上的朝聖“標配”:香火袋、隨香燈和係有銅鈴的進香旗。

  中新社記者見到陳瑋呈時,正是他的這身裝束,在和他一起進島朝拜媽祖的上萬名草根“臺客”中,格外吸引眼球。

  在此間舉行的第六屆海峽論壇延續了往屆的草根性和民間性,臺灣基層民眾唱主角。有萬名臺胞參加的媽祖文化活動周,臺灣七大夜市齊動員的兩岸特色廟會,就因眾多象陳瑋呈般的“草根明星”樂於展示地道的臺灣特色,而成為臺式人文生活的大展臺。

  陳瑋呈從小信仰媽祖,曾經兩度參加臺灣最盛大也最考驗體力的“大甲媽”八天七夜繞境,自認“非常虔誠”。對於湄洲島,首次登陸的他認為,“拜媽祖的一生中必須要來這裡一次。”

  2009年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媽祖信俗,發祥于湄洲島,傳播到臺灣後十分盛行,也衍生出獨具“臺味”的習俗來。在臺灣,每次進香,陳瑋呈就能請到一個媽祖婆香火袋,十余個黃燦燦的係在一起,特別搶眼。

  而湄洲媽祖祖廟則每次為進香客賜一面進香旗,陳瑋呈也將獲賜進香旗一同插在背包上。他説,要帶回去,“這樣我也能告訴家人和朋友,大陸的習俗是怎樣的。”

  62歲的臺中人黃敏村則展示了臺灣義工積極入世的一面。中新社記者在湄洲島的媽祖祭典上遇見他時,他正率60名臺中大甲鎮瀾宮安保隊隊員,聯手大陸方安保團隊,在主祭臺上維持秩序。

  黃敏村身穿橙色安保制服,身形高大,在隊伍中頗引人注目。“我其實是賣寢具的。”他笑著説,每年大甲媽祖繞境時,他都出動負責維持秩序,“指揮交通的手勢不標準沒關係啊,但一定是風雨無阻。”

  “1987年,我就帶了十幾個人繞香港到湄洲進香。”黃敏村是最早衝破藩籬到大陸拜媽祖的一批人,時隔33年再登陸,他感慨道,“大陸實在是發展太快、變化太大了。”

  “做義工是行善,不給媽祖婆做事時,我也會做別的義工。”黃敏村説,“我們臺灣人都是這樣。”

  “這是臺灣的童年,你來嘗一嘗。”在廈門的兩岸特色廟會上,來自臺灣高雄六合夜市的何建宏推銷他的“鹹冰棒”時,包裝上了臺灣的鄉土記憶。

  何建宏小時候,臺灣賣雪糕的生意人都騎著三輪車,按著“吧噗吧噗”作響的小喇叭走街串戶,“臺灣夜市賣雪糕的,都還有人用‘吧噗’做招攬呢。”

  借由前三屆的海峽論壇利好,何建宏已經在廈門輪渡碼頭的人和路臺灣小吃街開店三年了,成為最早落戶廈門臺灣夜市的臺胞之一。迄今,他的攤點規模和品種也在不斷擴大。

  “臺灣夜市,對臺灣人來説就是生活本身。”何建宏説,“在廈門賣臺灣夜市小吃,我這是把臺灣的夜市文化和生活搬過來了。”

  “大陸和之前的認識大不一樣。”陳瑋呈説,即便以後不是媽祖活動,“也一定會再來。”

  “價值觀的相互認可需要時間來潛移默化。”福建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中心研究員陳榕三認為,海峽論壇連續舉辦的意義就在於,“為展現臺灣世俗文化的在地特色提供了很好的舞臺和渠道,體現了兩岸民間交流的包容性和多元化。”


分享到:
編輯:段雯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