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廣東惠東海邊轉悠,無意中就走進了七姓村。村子靠近東海灣,門前就是一條帶狀的美麗水面,被當地人稱為內海。和村民聊天,意外得知重大故事:公元1278年,抗元英雄文天祥從海豐麗江浦(今海豐縣馬宮鎮境內)移軍船澳(今惠東縣稔山鎮),招兵屯糧,發展到7,000多人;當年11月,又移師潮陽一帶。第二年,南宋皇帝被元兵追殺,曾避進稔山鎮亞婆角長沙灣東面的一個山洞,在里面住了20多天,後來從巽寮灣乘船到香港、九龍,幾經輾轉,最後戰敗于崖南,幼帝亡。

面對茫茫的大海,許下樸實的心願(黃炎紅攝)
七姓村先祖救主的故事就發生在這一時期。皇帝避難期間,遇到一條正在捕魚的漁船,上面有李、鐘、石、徐、郭、鄭、黃7個漁民,危難之際,他們救了皇上,避開了元軍追擊。後來留在了惠東的海灣生活(也有部分人去了香港定居),成為七姓村最早的雛形。村民說,為答謝這七個漁民,他們得到了“天子同家,宋朝國王”的榮譽。

海邊的福壽臺擺滿了祭品(黃炎紅攝)
多年後,為了紀念7位先祖,後裔們各自建起宗祠,現在,七姓村尚有李氏宗祠隴西堂、鐘氏宗祠頻川堂和石氏宗祠威武堂這三家。
每年端午節,七姓村和其他地方一樣,都有劃龍舟(當地稱為扒龍船)習俗,唯獨村里的李姓人家延續一種奇特習俗——午夜扒龍船。那天,我專程趕去,一睹為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