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睛】黃山,迷一般的天上仙境。日月更迭,文人雅士頻至,無不感慨良多。峰頂蚑句,松下吟詩,佐以石匠精心雕琢打磨,佳詞錦句、徽州石雕,相得益彰、天作之合,造就出傲然天地間的“大塊文章”——黃山摩崖石刻。

黃山風景區前山摩崖石刻“風景區如畫”和“一覽眾山小”。 姚育青 攝
黃山現存歷代摩崖石刻270多處,其中碑刻40多處。2004年被列入省第五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黃山摩崖石刻大多刻于風景奇特的懸崖峭壁上,以溫泉、北海和玉屏樓景區最多,許多石刻出自歷代名家手筆。如“鳴弦泉”、“洗杯泉”史料載詩仙李白手跡,明代戲曲家汪道昆題“大塊文章”,清康熙帝題“黃海仙都”,民國期間國民政府主席林森題“白龍橋”,國民黨元老鄒魯題“大塊文章”,著名畫家張大千題有“雲海奇觀”,劉伯承元帥題“與皖南抗日諸老同志遊黃山”,國家副主席董必武題“龍頭”,越南人民領袖胡志明題“青化橋”,當代畫家劉海粟題“不可思議”等等。黃山摩崖石刻或蚑讚景色、或題名記遊、或介紹典故。篆、隸、草、行、楷,各體兼而有之。縱觀黃山石刻,均有氣勢磅薄、書法精湛、刻畫細膩、個性十足等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