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綿山正果不僅有旖旎秀美的自然風光,還有獨特神奇的人文景觀。
寺內保存著唐代思本、懷德,宋代師顯、智玄,金代神遠等12位高僧高道的包骨真身塑像。這些塑像歷經千余年,仍然保持了圓寂時的原始形態,筋骨不斷,靈氣不散,使正果寺成為國內保存包骨真身塑像最多的寺院,堪稱世界奇跡。這些高僧高道圓寂時均屬高齡,他們為什麼能長壽,歷經千年而筋骨不斷呢?

據文獻記載和歷史傳說,這些高僧高道們遠離紅塵,虔誠修佛,與世無爭,樂善好施,達到很高的精神境界。更為重要的是,他們每年定期進行辟關辟谷修煉,修煉到一定功夫後,身體達到“金剛”不壞的狀態。此外,他們每天早晚在太陽升落天地交合之時,吸納天地之氣,涵養丹田之氣,使他們的精、氣、神長期保持極其旺盛的狀態。
綿山有著特殊的地理和自然環境,植被茂密,空氣清新,冬暖夏涼,生長著1000余種中草藥,尤其以綿黃嗋最為珍貴。還有山梨、山杏、沙棘、野山楂、山葡萄、獼猴桃等數十種山珍野果,都富含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和抗癌物質。綿山聖乳泉和石桐水等泉水富含人體必需的鈣、鐵、鋅、鎂等礦物質。這些高僧高道們長期以這些食物和泉水為主要飲食,體內的保健物質超過常人,而有害物質進入體內微乎其微,得以健康長壽,自然老化,無疾而終。
這些高僧高道們生前經歷傳奇且功力高深,樂善好施,普渡眾生。圓寂後,靈氣不散,有求必應。寺內現存元代(1335)焦居士包骨真身,有文章詳細記述了焦居士到抱腹寺虔誠修佛,辟關辟谷,圓寂二十六年仍然軀體完好,被其孫包塑真身的全過程。
第一尊是唐開元年間高僧思本,幼年喜歡讀書,但在長安殿試不中。入綿山修佛後,可憐讀書人的艱辛,便數十年研究加強記憶的方法,每遇求助前程之人,便全力輔導,使他們如願以償。思本圓寂後,仍有讀書人求拜,無不靈驗。明代介休人張嬧幼年讀書不專,父親多次帶他到正果寺祈拜思本,崇禎元年,張嬧果然得中進士,後官至河南道禦使。
晚唐人師顯,幼時聾啞,被抱腹寺僧收歸佛門後,久研醫治聾啞之術,當地聾啞兒童求之必治,被傳為“神僧”。後來,常有聾啞之人,祈拜師顯真身塑像。據說有人看見此像眼中落淚成丹,聾啞者服後便能說話。
宋代高僧明哲,幼年家貧,常以乞討為生。成為抱腹寺住持後,約束寺僧節儉勤勞,但每遇貧困之人常施以齋飯,或贈與錢財,被稱為“施財聖僧”。後來每有求財之人,祈拜他的真身塑像,無不靈驗。據抱腹寺寺僧回憶,清代介休巨商候家,在其最鼎盛時常有人在此祈拜,故財源滾滾而來……
這些高僧高道們的舍利真身塑像有求必應,被善男信女和當地百姓稱為“肉身菩薩”,千百年來參拜者絡繹不絕,香火越來越旺。
遊覽綿山正果寺,解讀綿山博大精深而又神秘奇特的宗教文化,實在是各位佳賓的一大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