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重慶奉節縣政府公眾信息網提供本文圖片!

最佳旅遊季節
以往,長江三峽的豐水期是三峽旅遊的旺季,此時遊覽可盡情領略兩岸秀色,小三峽、小小三峽只有此期間方可行船,枯水期會有一些地方因水淺不能行船而造成遺憾。但是在三峽大壩建成後,三峽段水位上漲100多米,在遊覽小三峽、小小三峽上,可以說不存在豐水、枯水之差,只不過一些低水位區的古跡和風景被淹沒,不能不說是些許的遺憾。
最適合旅遊季節:春、秋。溫度比較適宜。
最不適合旅遊季節:夏、冬。比較炎熱和陰冷。

搜狐旅遊推薦景區看點
壯麗的風光
奔騰咆哮的長江,一進峽谷便遇上氣勢赫赫的夔門。夔門兩岸的山峰,陡削如壁,拔地而起,把滔滔大江逼成一條細帶,蜿蜒于深谷之中。這里河寬只有一、二百米,最窄處不過幾十米;而兩岸主要山峰可高達1000-1500米。這里峽深水急的江流,綿延不斷的山巒,構成了一幅極為壯麗的畫卷。
赤甲山和白鹽山
夔門兩側的高山,南名“白鹽山”,北曰“赤甲山”,拔地而起,高聳入雲。近江兩岸則壁立如削,恰似天造地設的大門。白鹽山係因粘附在岩石上的水溶液,主要含鈣質,色似白鹽而得名;赤甲山因含有氧化鐵的水溶液粘附在風化的岩層表面,此山土石呈紅色,如人袒背,故名赤甲山。隔江相望,一個紅裝,一個素裹,可謂奇景。兩座山都是石灰岩,長期的風剝雨蝕,使兩岸岩壁好似刀削斧砍一般,形成十分秀麗的片段景觀。面江迎風之絕壁陡岩,雖然寸草難生,而各現異彩,這些色調和晨曦、晚霞、明月交相輝映,形成了“赤甲晴暉”、“白鹽曙色”和“夔門秋月”等勝景。
粉壁牆
在長江的白鹽山上,有一塊岩壁的顏色和其他地方不一樣,呈現出粉紅色,這里就叫做粉壁牆。而在粉壁牆上,則有著名的瞿塘摩崖題刻。在這些眾多的摩崖題刻里,比較有名的、也可以說形體比較大,大家在船上能清晰地看見的有兩個,一個是由孫元良將軍寫的“夔門天下雄,艦機輕輕過”,寫出了瞿塘峽特色所在;另一個是著名的愛國將領馮玉祥將軍所寫的“踏出夔巫,打走倭寇”,以激勵由此出川抗日的將士。
夔門古棧道
夔門古棧道位于瞿塘峽北岸的絕壁上。古棧道從白帝城下連通巫山青蓮溪,全長65公里,這是艱險著稱的夔巫大棧道。它是夔州知府汪鑒等人集資籌建,于清光緒十四年(公元1888年)九月動工,歷時3年完成.瞿塘段內有4公里全是從峽江峭壁上開鑿出來的石槽,遠望如刀削,可通行當時夔州知府的八抬大轎。該棧道的建成,連接了巫山至奉節的陸上交通,成為當時貫通三峽的要津。後人在絕壁上刻下“天梯津隸”、“開辟奇功”8個大字,來紀念這一千古壯舉。三峽工程蓄水到139米,古棧道已部分淹沒。
去過的人這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