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東南,雅魯藏布大峽谷茂密的叢林里,藏著“在路上”的悍客們最高的夢想——墨脫。這里是高原之上海拔最低,生態環境保存最完整,氣候最溫和,雨量最充沛的地方。這里也是塌方、泥石流、螞蝗、野獸、毒蟲、暴雨、烈日、高山、峽谷、雨林完美結合的中國最頂級戶外徒步路線。而此刻,我要告訴你一個非傳說的墨脫:輕裝+探險+樂活。
2006年初夏,我完成哈巴雪山攀登。在慶功宴上,同行的驢友提到墨脫之行,我想也沒多想,憑著對中國第一頂級徒步聖地的膜拜和向往,牙一咬對領隊說:“去!”就這樣,我的墨脫之行邁開了第一步。

不知是哪個多情的愛花之人想為這株花延續生命。
卸掉你沉重的裝備,輕松上路
波密→80K→108K→墨脫→背崩→老虎嘴→漢密→拉格→派鄉→八一
不論你選擇以怎樣的方式穿越墨脫,波密和八一是驢子們約定俗成的兩個起點。我們選擇從雪山、冰川、河流、湖泊會聚的波密開始墨脫之旅,心理和身體的考驗即將開始。
向墨脫進發前,我們一行7人在波密將各自收集到的關于墨脫的資料匯總,研究出一個完整的墨脫穿行方案以及應對各種突發事件的預案。就在我們的“匯報會”開得熱火朝天之時,與我們同在一個青年旅社里的陌生驢子加入進來,幾句閒聊我們得知眼前這個其貌不揚皮膚黝黑自稱二哥的戶外驢竟然已經數十次進藏,兩次帶隊穿越墨脫,他提供的信息比我們在網上查閱的資料更加實用。
二哥是個很酷的人,幹事情也利索,聽完我們的種種疑問,話也不多說一句,便幫著我們整理上路的裝備了。現在回想起來,如果不是因為二哥,我們一行鐵定會全副武裝闖進墨脫,然後被肩上沉重的行囊折磨得半死不活。
睡袋、帳篷、一切輜重,被二哥毫不猶豫地扔出背包。牙膏有半支就不帶整只,牙刷能折斷一半絕不帶一支。我們一行站在門外瞪著眼看著忙碌的二哥,偶爾也交流幾句內心的擔憂。背包精簡的結果:我們7個人的裝備,淘汰出兩個大麻袋的“無用件”。而處理“無用件”的最佳方式就是在波密的汽車站,找一個中巴車托運到八一鎮——墨脫之行的終點。
波密到80K,藏族司機在爛泥路上“漂移”
清晨,天剛蒙蒙亮,我們事先預約的藏族司機白登師傅已經將他的豐田4500越野車停在路邊了。
從波密開始到80K,道路比想象中更加惡劣,崎嶇的山路,路面坑坑洼洼的滿是爛泥和碎石,道路寬度也僅夠容納一輛車通行。遇上對面來車,其中一方就要倒退幾公里,找到一個能夠同時容納兩輛車通行的地方再進行會車。遇上有車在路上拋錨,就唯有等待了,直到那拋錨的車能修好。
跨過帕隆藏布江,車子轉入了一條小道。白登師傅很有經驗,他告訴我們走這條路除了底盤高的豐田4500越野吉普和大卡車,其他車輛,很少有人敢開進去,就算是平時看起來強悍無比的三菱越野,也未必應付得了。
從波密到80K還有一種方法是搭乘顛簸的大卡車,但全程需要兩天時間。第一天從波密出發到52K,第二天再從52K出發到80K,車費只需100元/人。可大卡車是沒有減震可言的,在這顛簸的路上行駛,人在卡車上唯一能做的就是雙手牢牢抓緊車上的欄桿以防自己被顛下車去,兩天下來,怕是肢體早已僵硬,體力也消耗得差不多了。權衡之下,我們決定包車,用一天時間到80K,白登師傅的報價是2000元,砍價後1700元成交。人均多花了140元卻買了一份舒坦。
白登師傅是這條路的熟手,用他的話說:“墨脫這路,我閉著眼睛都能開。”于是,在一個接一個的連環彎道上,他開得飛快,無論是過彎還是下坡,油門都不松一下。而坐在車上的我大氣不敢喘,腦海中不斷想起《頭文字D》。
“秋名山算什麼,在這兒漂移才算狠呢!”我對隊友說。

北京吉普在崎嶇的路上“疾行”。
車過了24K,要翻越海拔4322米的嘎瓦隆山埡口,所以24K有幾間木房子供來往車輛休整。而接下來翻越埡口的道路,彎道之多,路況之差,位置之險,和川藏線上有名的72拐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180度的拐彎一個接著一個,身邊不是懸崖,就是峭壁。這條道路,一年之中只有夏季短短的幾個月才能通行,除此之外,大雪封山,再有經驗的老司機也不敢駛這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