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潯地處湖州地區,距上海120余公里,久享“江浙雄鎮”之美譽。千百年來,這里經濟繁榮,商賈流通,既蘊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也具有淳樸的民俗風情,是中國最早的民族資本主義萌芽地之一,孕育了近代史上最大的絲商群體。南潯人不但富庶,而且多到西方求學經商,受西方文化影響較多,所以鎮上宅第的宏偉規模和中西合璧的風格都是江南其他古鎮缺少的…

南潯古鎮
魅力南潯
南潯,建鎮至今己有750多年歷史,歷史積淀濃鬱,文化底蘊深厚,是國家AAAA級旅遊區。憑借獨特的歷史地位和人文景觀,榮膺“中國十大魅力名鎮”、“中國歷史文化名鎮”等稱號。
南潯人傑地靈,物華天寶,擁有名甲天下的輯里湖絲、“文房四寶”之一的善璉湖筆、“輕如朝霧、薄似蟬羽”的東方工藝之花雙林綾絹、全國著名的菱湖淡水魚養殖和最大的木地極生產基地,匯聚了中西文化、儒商文化、湖筆文化、園林文化、古橋文化、燈謎文化。並享有“中國湖筆之都”、“中國古橋保存最集中的地區”、“江南六大古鎮之首”之美譽。
南潯一日遊有幾個景點不可錯過:
小蓮莊
佔地27畝的小蓮莊是南潯巨富劉鏞的私宅園林,始建成1924年。小蓮莊由家廟、義莊和園林組成。園林分內園和外園。外園主體是佔地10畝的荷 花池。園中一草一木、一石一水、一屋一室,均繞池而建。每當夏季滿池的荷花盛開,有“觀蓮節”供遊人觀賞。
走進小蓮莊,巴洛克式的石門首先讓人眼前一亮。循池畔小徑再向里去便是凈香石窟,這是主人會見文人墨客之處。室內有兩間廳堂,一間的房頂為升形,另一間則為鬥形,故亦稱升鬥廳,據說只有才高八鬥的客人才能與主人在鬥廳里敘談。升鬥廳旁邊就是可以鳥瞰整個小蓮莊景色的小姐樓,這是女眷們觀賞蓮池美景之地,樓內還擺放著一塊宣統皇帝欽賜的“承先睦族”牌匾。池畔還有一座宗祠,旁邊巍峨地矗立著兩座欽賜的石牌坊,牌坊氣勢威嚴,雕刻精細,十分值得細細觀賞。
嘉業堂藏書樓
由南潯“四象”之首劉鏞的孫子劉承幹于1920至1924年建造,佔地20畝。因清帝溥儀所贈“欽若嘉業”九龍金匾而得名,書樓總體設計為中西合璧園林式布局。園林中有一荷葉形的蓮池,沿池太湖石假山形如十二生肖。池左右與中間的石島上有三亭鼎立,西南有一塊“嘯石”,係南潯三大奇石之一。不少旅遊者至此,上去一試,力大者掌握技巧者吹出“虎嘯”聲。
書樓是一座回廊式的兩層建築物,由七間兩進和左右廂房組成,共有書庫52間。書樓最盛時(1925-1932年)藏書60萬卷,共16萬冊。珍本善本有宋、元刊本200種,明刊本2000種,清刻本5000種,地方志1200余種,大量的是清人文集和史書。此外還有碑帖數千種。藏書以宋刻《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最為珍貴,號稱鎮庫之寶。
劉氏梯號
俗稱紅房子,是南潯“四象”之首劉鏞的三子劉淵叔(號梯青)的居處。劉梯青于光緒三十一年(1905)從錢氏購地築宅,于同年冬破土,光緒三十四年(1908)竣工。
建築由南、中、北三部分組成。中部建築以傳統儒家文化思想理念的廳、堂、樓、廂為主體;南、北部中式建築融入西歐羅馬式建築,其中北部歐式建築立面尤為壯觀。大宅高敞恢宏,以精美的磚雕、木雕、石雕見勝。這些名宅大院可說是氣勢宏偉,中西合璧,裝飾精良,世所罕見。
張石銘舊宅
張石銘舊宅“是江南巨富,南潯四象之一張頌賢之孫張石銘所建。建于光緒25年至31年,總佔地面積5135平方米,有五落五進,現存各式樓房241間。整個大宅由典型的江南傳統建築格局和法國文藝復興時期的西歐建築群組成。內有正廳、轎廳、女廳、書廳等,還有眾多精美的木雕、磚雕、石雕、玻璃雕(法國進口的刻花玻璃),後進有一”鷹石“,乃石中珍口。第四、五進引進了不少外來的建築物,其中西洋樓體現了歐洲十八世紀的風格。歐洲旅遊者到了這里,驚呼這種建築是我孩童時代玩耍的地方,以前只能在夢中見到。
張靜江故居
張靜江,名增澄,又名人傑。年輕時被推薦為商務參讚隨法國公使出國。在歐,結識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以後陸續資助孫中山反清革命活動經費。孫中山與他處遇時稱他為”奇人“,後又稱他為”民國革命聖人“。張靜江是國民中華民國開國元勳之一,先後擔任中華革命黨財政部長,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主席,浙江省政府主席和建設委員會主席等。
張靜江故居建于1898年。共三進五間。正廳為”尊德堂“,兩側是孫中山題的對聯”滿堂花醉三千客,一劍霜寒四十州“;抱柱聯為清同治、光緒二帝的老師翁同禾所題;“世上幾百年舊家無非積德,天下第一件好事還是讀書。”二廳、三廳里陳列著張靜江生平事跡的各種照片、書札、任命狀等文物。如細看會發現許多珍貴稀品,如耳熟能詳的名人孫中山、寧慶齡、何香凝、蔣介石等的照片。許多趣聞如蔣介石借債、陳法如提案等都有字據信件,加上一些北景的介紹、陳列,無不令觀者感到意外與興趣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