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都西安首條地鐵成功洞穿文物關 邁進地鐵時代

時間:2011-09-15 15:36   來源:新華網

  兵馬俑因農民打井而“橫空出世”,現代化地鐵的大規模建設能否避免傷害古都西安的文物?如今4年多時間過去了,西安地鐵的建設者們提交了一份合格的答卷:古都西安首條地鐵不僅“洞穿”了漢唐長安城,更成功“洞穿”重重文物保護關,讓華夏文明的古都正式邁進地鐵時代。

  西安市文物局局長鄭育林說,西安地面名勝古跡和地下文物埋藏極為豐富。在地鐵線網的規劃中,西安主動避開所有大型遺址保護區;在首條地鐵二號線的規劃與建設中,西安地鐵可謂“洞穿”重重文物保護關,譬如為避讓地下8米深的“文化層”、降低震動對文物的影響,線路的縱斷面設計結構一般在地下12米以下。

  西安作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歷時1100余年的十三朝古都,與雅典、羅馬、開羅並稱為世界四大古都。轄區內周、秦、漢、唐四大遺址(周豐鎬、秦阿房宮、漢長安城、唐大明宮)承載著中國歷史上曾經的輝煌,西安古城牆也保存著中國人深厚的文化遺產和精神烙印。

  西安市地鐵建設指揮部辦公室主任、西安市地下鐵道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陳東山說,地鐵建設是否對地下文物遺址產生破壞,施工中的地面變形沉降會否對地上歷史建築造成損害,長期運營震動又能產生多大影響,施工過程如何採取安全技術措施等諸多問題,不可回避地擺在西安地鐵的設計、建設、施工單位面前。處理好地鐵建設中的文物保護問題更是政府和文物行政管理部門必須研究解決的首要問題。

  實際上,西安如何成功邁進地鐵時代一直備受關注。2006年9月,西安地鐵規劃先期經文物部門審核後,國家發改委才報請國務院同意後予以批復。2007年又批復了20多公里的地鐵二號線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和工程初步設計。

  陜西省文物局局長趙榮說,西安城牆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錄,是中國現存最完整的一座古代城垣建築,現仍保存較完整的城牆、城樓箭樓、鐘鼓樓等地上歷史建築。西安市規劃建設的六條地鐵線路,其中有四條地鐵線(含二號線)下穿西安古城區,文物保護的壓力非常大。

  為實現文物保護的最優化,在地鐵建設過程中,文物部門通過和建設單位建立有效的協作機制,確定了“促發展,重保護”的指導思想,和“加快城市地鐵建設,確保文物安全優先”的工作原則。同時達成共識:西安地鐵建設為改善城市公共交通,完善城市功能,實現打造西安國際化大都市的目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地鐵建設也對發展新區、降低城市中心密度,減少中心古城街區擴展道路規模,有效保護歷史文化名城風貌有著突出貢獻。

編輯:陳葉群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