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9月15日專電(記者金小茜)中國旅遊研究院14日在京發布的《2010—2011中國旅遊電子商務發展報告》顯示, 2010年我國旅遊電子商務市場規模達2000億元人民幣,佔整體旅遊收入份額將近15%;在旅遊市場持續擴容和信息技術廣泛應用的雙重推動下,我國不同類型、不同模式的旅遊電子商務主體快速發展。
報告認為,我國旅遊電子商務(基于互聯網平臺的在線旅遊業交易)發展呈現三大特徵:一是產品和價格信息最受關注。居民出遊前最希望獲取的信息主要是旅遊核心產品及價格信息,包括旅遊目的地與旅遊線路、景區、住宿與交通價格信息,其次是食住行遊購娛等旅遊關聯產業信息和服務質量情況。二是散客化趨勢更加明顯。三是網絡成為信息收集主渠道。互聯網和親朋好友對旅遊目的地的評價成為居民出遊前了解相關信息的重要渠道。
報告顯示,遊客使用最多的三項旅遊網站服務分別是:網上訂機票(61.0%)、網上訂酒店(45.5%)和查找旅遊資訊(44.6%)。影響遊客使用線上旅遊公司服務的三大因素是:難以辨別網上信息的真偽(49.8%)、擔心網上支付的安全問題(46.8%)和對線上公司的信譽有疑惑(43.5%)。同時,微博成為旅遊網絡營銷新媒介,網絡團購成為旅遊銷售新渠道。
報告認為,我國旅遊電子商務企業主體數量持續增加,品牌認知度趨于集中。在公眾對旅遊電子商務企業品牌認知度的排名中,攜程、去哪兒、芒果網、同程網、藝龍、樂途、驢媽媽、途牛、逸遊網、酷訊位居前十。
“我國旅遊電子商務的消費市場正處于成長期,盡管旅遊電子商務局部壟斷競爭的格局初現,但總體上這一市場尚未進入成熟的分層競爭與分類競爭階段,更多地體現為對傳統旅遊市場份額的滲透。”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說,科技應用是旅遊業的必由之路,旅遊電子商務是旅遊產業信息技術應用最為廣泛、活躍的領域,目前業態創新正在加劇,需依托科技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推動旅遊產業發展。同時,應關注技術倫理和商業倫理,加強對消費者的公民權利,如隱私權等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