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北經合論壇大打旅遊牌 或將催熟廣西旅遊地產

時間:2011-08-23 13:57   來源:廣西日報

  在第六屆泛北部灣經濟合作論壇之三——泛北部灣旅遊合作峰會上,中國和泛北國家的有關旅遊嘉賓及專家就共同推動泛北區域旅遊合作達成了廣泛共識,旅遊合作成為此次論壇的一個新亮點。

  “旅遊合作”第一次作為一個專題列入泛北論壇的議程,讓旅遊業界的人很振奮!這說明旅遊業作為泛北合作先行先導產業的地位得到確認。第六屆泛北論壇旅遊合作峰會上傳出的不少信息引起人們極大的興趣:“中國擬建立泛北旅遊免簽機制”——這是源于國家旅遊局表示將採取多項舉措加快北部灣國際旅遊合作,包括與泛北各方建立政府間旅遊合作機制,實現旅遊互免簽證,逐步消除遊客過境障礙。“遊客將可乘郵輪環遊泛北多國”——這是因為廣西提出爭取盡快開通廣西至越南南部、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文萊、菲律賓海上旅遊環形航線。

  加快開展旅遊合作,推進構建海陸空立體便捷的泛北部灣旅遊大通道,構建泛北部灣區域特色旅遊路線,深度拓展泛北部灣區域旅遊大市場,努力建設泛北部灣無障礙旅遊區,完善泛北部灣區域城市旅遊聯盟運行機制,使旅遊合作成為泛北合作的新亮點。這已成為本屆旅遊峰會的共識。

  完善交通設施 打造便捷大通道

  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對于整個泛北部灣旅遊圈的構建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今年是中國-東盟建立對話關係20周年,在這過去的20年里,無論是港口,鐵路,公路,還是航空的建設都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大大提高了中國與東盟各國之間的交流與合作。特別是“南新走廊”的建成,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促進了沿線各國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推動區域內投資貿易以及工業、農業、旅遊業、交通、服務等產業的合作,構建沿線優勢產業群、城鎮體係、口岸體係以及邊境經濟合作區,成為中國與東盟經濟合作交流的大動脈,太平洋西岸發展最有活力經濟增長帶。

  “加快通道建設,促進通關便利化,開通更多區域國際高速公路和高速鐵路,航空和運輸路線,積極探索陸河聯運及江河聯運的方式,努力開放邊境口岸的基礎設施建設,提高通關驗收效率,簡化人員入境手續,便利雙方人員接觸。”自治區副主席梁勝利在峰會上如是說。同時,中國國家旅遊局黨組成員、規劃財務司司長、中國旅遊協會副會長吳文學也在會上提出,“推進構建海陸空便捷泛北部灣旅遊大通道,重點要加快建設廣西南寧陸路旅遊大通道,深入環北部灣區域沿海城市和區域港口的合作,加快建設海上旅遊大通道,加快建設泛北部灣區域主要城市之間的旅遊航線網絡。”泛北部灣地區國家總人口數量達到20億,相當于世界總人口的27%,因此只有在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完善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實現和促進人員的流動及泛北部灣區域各國旅遊業的發展。隨著泛北部灣區域合作的深入,東盟各國之間的旅遊文化交流日益頻繁,交通效率也成為了制約旅遊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而作為交通效率較高,同時建設成本也較高的航空業而言,建設的成效直接關係到區域內旅遊文化的發展。在峰會上,中國西部發展研究院秘書長王會甫和國際航空運輸協會北亞商務營銷總裁陳偉良都提出了建設本地低成本航空公司的建議。他們提出,從旅遊和經濟角度來看,通過建立基地航空公司來降低成本,更好地促進旅遊的發展。

  加強區域聯動 共建旅遊大品牌

  “創新需要有營銷模式,要與泛北各方開展全方位的旅遊營銷合作。與中國香港、越南河內和廣寧的旅遊部門成立的中越兩國四方跨國旅遊營銷聯盟是今年來廣西採取的一種新的營銷模式,以香港為門戶的一程多站的旅遊產品,這個產品是到歐洲市場共同促銷的,取得了較好的效果。”自治區旅遊局局長陳建軍在峰會上說。

  旅遊業進入到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必須深入拓展泛北部灣區域旅遊大市場,根據泛北部灣各區域各國的特色,全面推進泛北地區和國際旅遊及企業的聯動與合作,努力開拓新的國際客運地,共同塑造泛北部灣國際旅遊目的地品牌形象,積極開展旅遊部門行業組織,旅遊城市與旅遊企業之間的務實性合作,完善多領域交流,多層次往來的旅遊聯合營銷機制和體係。特別是完善泛北部灣區域城市旅遊聯盟運行機制的建設,積極促進聯盟與政府組織,以及企業之間的協調與合作,聯合推介泛北部灣旅遊路線和旅遊產品,聯合建立和完善邊境的資源合作開發機制,旅遊市場聯合營銷機制,旅遊環境秩序共同維護管理機制,旅遊城市建設機制,旅遊突發應急事件聯合處理機制,以及旅遊人才交流合作培訓機制。同時以資本為紐帶,以共贏為目標,積極推進泛北部灣區域企業間的全方位的合作。聯合開發特色旅遊產品,組合保障特色旅遊路線,共同建設旅遊接待服務設施。

  在大品牌打造、大區域聯動的基礎上,泛北部灣區域各國應根據自身的旅遊特色,打造適合本地的旅遊品牌,需要用一個本地化、本土化的方式突出本地特色,吸引更多的遊客。中國西部發展研究院秘書長王會甫提出,組建本地方的旅遊發展委員會,從政府層面考慮解決成立一個泛北部灣的統一品牌。

  只有把泛北部灣區域各國內的旅遊資源打造成為精品,才能共同提升泛北部灣在國際國內旅遊市場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信息資源共享 實現無障礙旅遊

  目前泛北各國已逐步成為相互間重要的旅遊目的地和客源地,其中越南、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已位居中國居民出境旅遊目的地的前十位,而東盟國家也成為中國入境旅遊重要的客源國。據國家旅遊局統計,泛北旅遊合作開展以來,新加坡、馬來西亞、越南、菲律賓和文萊等東盟國家接待中國遊客的年增長率都在15%以上。而馬來西亞旅遊部門也反映,近幾年到馬來西亞旅遊的中國遊客逐年增加,2010年超過110萬人次,成為該國旅遊業的第五大客源國。泰國有關方面預計,今年中國遊客赴泰旅遊人數有望超過140萬人次,可為泰國帶來380億泰銖的旅遊收入。

  而支撐泛北各國互有旅遊目的地重要因素之一,必須要擁有一個強大的信息係統,以便為各行業、部門,為旅客提供及時準確的旅遊信息服務。

  旅遊信息的共享在今天這個時代來說不應該僅僅只是局限于時空上的,而是應該更多地涵蓋其他的信息媒體,例如網絡和傳媒。亞太旅遊協會副首席執行官兼戰略管理部總管張科德說,目前泛北部灣國家的網民數量已佔到了整個亞洲網民數量的1/4,我們要考慮能夠獲得怎樣的信息,能夠傳遞怎樣的信息,推動交流。與會專家還建言應考慮建立專門的泛北旅遊網站。

  有專家認為,應建設“泛北部灣旅遊圈”,全面實現泛北地區旅遊營銷、實現信息共享。同時,專家建議實現廣西北部灣地區從通訊、醫保等與老百姓息息相關的方面統一,大大減少在經濟區的交流成本。公民到泛北部灣區域國家旅遊的時候取消國際漫遊費,採取與國內通訊費用相等的資費。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信息的共享和無障礙旅遊的實現,僅僅依靠旅遊企業之間的合作與交流是遠遠不夠的,更重要的是需要泛北各國政府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才能更充分地發揮信息所帶來的效益和作用。

編輯:陳葉群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