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培華:推動入境旅遊需從國家戰略層面上謀劃

時間:2011-08-19 14:11   來源:中國旅遊報

  面對新形勢,入境旅遊需要從國家戰略層面上謀劃推動,要制定明確的發展戰略,制定國家入境遊中長期發展規劃,推進入境旅遊產品轉型升級,同時優化入境旅遊的政策環境和服務環境

  我國入境旅遊在經歷了30 余年的高速發展之後,市場基數急劇擴大,逐步進入常規化發展軌道,佔入境旅遊絕對主體地位的港澳市場在規模潛力被充分挖掘後,也開始進入增長的平臺期,這是導致入境旅遊增長乏力的重要原因。

  筆者認為,入境旅遊發展面臨的新形勢需要引起我們的高度關注,入境旅遊發展的潛力和特殊意義更要引起高度重視,從國家戰略的層面謀劃推動。

  國際金融危機之後,世界經濟增長總體放緩,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國際旅遊的市場總需求。伴隨經濟發展模式的轉變,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參與到入境旅遊的市場競爭中來,客觀上使我國的部分潛在市場發生消費轉向和客源分流。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的大幅上漲導致入境旅遊有效需求轉化率下降,潛在的入境旅遊客源更傾向于選擇其他旅遊目的地。各種傳統和非傳統安全因素增加了旅遊市場發展的不確定性。特別需要引起關注的是,我國入境旅遊增長速度落後于世界平均水平和某些新興經濟體。2010年,我國入境旅遊的增長率為5.76%,低于世界平均水平(6.7%),遠低于亞太(12.6%)、中東(13.9%)、美洲(7.7%)、非洲(6.4%)等地區,僅高于歐洲(3.2%),而印度入境旅遊的增長率為9.3%,南非入境旅遊的增長率達15.1%。

  在此背景下,要高度重視入境旅遊發展,為旅遊強國目標的實現提供更為直接的國際市場基礎,並充分發揮其對國內市場的引領作用。為此,筆者建議從以下六方面深化入境旅遊的發展戰略。

  一、要盡快優化、強力推出國家旅遊形象

  把國家旅遊形象宣傳納入國家形象宣傳和政府整體工作計劃,整合對外宣傳部門的力量,聯合推廣中國國家整體旅遊形象。改變以往分散的、多頭的宣傳營銷戰略,結合目的地國家或地區的實際情況,以國家或區域為單位,採取統一、整體的宣傳營銷措施,塑造整體旅遊形象。加快整合建設絲綢之路、長江三峽、京杭大運河等一批國家旅遊線路。

  二、制定明確的入境旅遊發展戰略,對境外細分市場實施差異化推廣戰略

  鞏固港澳臺地區、日韓、東南亞、西歐、北美等重點市場,加強對中轉遊客、老年市場、女性市場與青少年修學市場的促銷,充分挖掘市場潛力。組織中國文化周等集中宣傳推廣活動,提高我國旅遊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加快發展東歐、南亞、中東、大洋洲等新興市場,積極培育南美、非洲等潛力市場,促進旅遊推廣活動和商貿文化交流的結合,利用國際性節事等機會強化宣傳營銷。

  三、要研究制定國家入境旅遊中長期發展戰略規劃,推進入境旅遊產品的轉型升級

  加快培育吸引入境旅遊的新產品、新業態、新線路和新目的地,加大對休閒度假、商務會獎、生態旅遊、鄉村民俗、醫療養生、郵輪遊艇、宗教朝聖、海洋海島等非傳統旅遊資源產品的開發,實現入境旅遊產品的轉型升級。

  四、從國家戰略層面,整體優化入境旅遊的政策環境和服務環境

  探索開放部分航權,支持和鼓勵增開國際航線。簡化簽證手續,推動對有條件的客源地實施口岸簽證、落地簽證,對符合條件的散客實行多次往返簽證、免簽證。適時推廣離境免稅政策。探索建立國際區域合作的新機制,大力推動區域客源市場互換以及出入境市場動態機制的建立。完善面向入境散客市場的宣傳體係。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加快推進面向入境散客的宣傳營銷係統建設。督促中國各駐外旅遊辦事機構盡快建立以當地語言為交流平臺的官方網站和微博,加強與當地居民的互動交流。加快推動我國與境外票務預訂係統的對接。推動完善適應入境旅遊需求的旅遊預訂等電子商務係統、信用卡支付等金融服務體係以及多語種解說係統。

  五、要整合我國的入境旅遊市場開發工作

  要著力改變入境旅遊推廣工作分散多頭的局面。創新海外參展工作模式,將企業推到宣傳推廣活動的前沿,推動企業借助政府搭建的平臺開展入境業務。鼓勵有實力的國內旅遊企業“走出去”,增強對入境市場招徠與組織經營的主動權。借鑒國際經驗,將國際市場主體引入由政府舉辦的各項業界推廣活動,協助推薦、發展及培訓更多了解中國的境外組團社。鼓勵有條件的省區市研究制定入境旅遊市場開發戰略,並根據市場變化及時調整工作部署,增強市場開發的主動性和針對性。

  六、進一步加強對國際旅遊市場的調查研究

  及時了解、準確把握重點市場、新興市場和潛在市場的需求特徵、變化規律和發展趨勢。及時跟蹤和研究國際旅遊市場新需求、新業態的發展變化,指導和促進入境旅遊產品開發。進一步加強入境旅遊市場信息服務工作,建立信息共享機制。

編輯:陳葉群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