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多元旅遊教育格局突破旅遊人才開發瓶頸

時間:2011-03-31 09:41   來源:中國旅遊報

  在學習《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中,筆者注意到,文中提到:“加大現代物流、電子商務、法律、咨詢、會計、工業設計、知識產權、食品安全、等現代服務業人才培養開發力度,重視傳統服務業各類技術人才的培養”,這標志著旅遊專業人才的培養已被納入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戰略規劃中。

  在旅遊業所有資源中,人才是最根本的要素。其一,人才是提供優質旅遊服務產品、推動企業技術進步的根本性資源,從業者的能動性、創造性是旅遊企業提升服務質量、推進經營管理進步最重要的驅動力;其二,旅遊產品本身的特點使服務過程的控制更依賴于從業者本身的職業素養、職業態度、職業能力,隨著服務產品的外延不斷擴大,從業者的水平已經成為旅遊產品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三,旅遊產業化運作在我國發展時間不長,需要學習國際旅遊集團的管理經驗,借鑒國際旅遊業先進的經營模式,而具有國際視野的專業化人才無疑會對推進我國旅遊管理科學化、現代化產生引導作用。因此,現代旅遊業的人才開發,已經不再只是一種職能性任務,而是一種與產業提升、行業進步、企業創新緊密聯係,具有前瞻性和預見性的戰略。

  旅遊教育在人才培養中扮演最重要的角色,但目前我國旅遊教育嚴重滯後于產業發展,具體表現在缺乏政府與社會的參與、培養渠道單一、高層次旅遊教育薄弱、人才培育缺乏開放性,導致行業地位弱、從業者數量嚴重不足,人員隊伍文化水平偏低,行業中既缺乏運用現代科技提升服務質量的高技能人才,又缺少掌握現代旅遊業運營規律、能夠進行國際化運作、具有市場創新能力的專業化團隊。人才的短缺已經成為產業發展的瓶頸。

  《綱要》在推進人才隊伍建設舉措中提出:“發揮各類社會組織培養專業技術人才的作用”,實現“專業人才繼續教育”,“構建網絡化、開放式、自主性終身教育體係,大力發展現代遠程教育,支持發展各類專業化培訓機構”,這就展示了一條建立多元化旅遊教育格局的基本思路,促使我們思考我國旅遊教育未來的發展。

  一、拓寬旅遊教育的范圍,推進旅遊教育的社會化。推進旅遊教育社會化需要拓寬旅遊教育范疇,除旅遊院校外,將政府、旅遊與教育行政部門、行業協會、旅遊企業、旅遊教育研究機構納入旅遊教育范疇,充分發揮政府、旅遊行政部門、行業協會、旅遊企業在發展旅遊教育中的作用,與教育行政管理部門一起,構建旅遊高等教育、職業教育、成人教育、繼續教育、在崗培訓、國外研修相結合的旅遊教育立交橋。各類旅遊教育形式確定不同定位,服務于不同類型企業、不同層次崗位,既注重高技能人才,又注重專業化人才,形成多元化、多層次的旅遊教育體係。推進旅遊教育市場化,鼓勵多渠道建設旅遊人力資源培訓基地,尤其鼓勵利用社會資源建立多種形式的旅遊培訓機構,形成開放式、遞進式人才培養通道。

  二、提升旅遊學科地位,充分發揮旅遊院校在人才培養上的優勢。旅遊院校是旅遊人才培養的主渠道,但目前我國旅遊教育存在著諸多問題,比如專業窄、規模小、基礎理論薄弱,旅遊學科地位不高,造成旅遊專業對優質生源缺乏吸引力;教育行政部門對旅遊管理專業拓展的限制、對旅遊專業升格的限制,造成高層次人才培養渠道單一、薄弱,如果旅遊教育僅停留在職業教育層面、針對單一類型制定培養方案,勢必給學生後續發展帶來不利。因此,從教育行政層面,需要重視旅遊教育在高層次人才培養上的作用,給予旅遊高等教育發展政策上的支持;旅遊學科本身也需要進一步完善自身的理論體係,提高學科的專業技術含量,增強人才培養的不可替代性,遵循旅遊業人才成長規律設計培育模式。同時,旅遊高等院校可以借助自身優勢,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開展網絡與遠程教學,提供更為豐富的教學資源,充分發揮在旅遊人才戰略中的主渠道作用。

  三、借助旅遊企業資源,實現人才成長的連續性。實踐是人才成長極富養分的土壤,人的創造能力往往是在實踐中得以開發的。旅遊企業在旅遊人才培養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一是旅遊院校育人離不開企業提供的實踐教學環境,尤其是在技能型人才的培養方面,企業具有其它形式不可替代的優勢;二是企業內部人才成長環境的營造,可以提供更具專業化的氛圍和條件,實現旅遊人才培育的連續性。企業培訓是旅遊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通過內訓與外訓、長訓與短訓、專項培訓與綜合培訓、國內培訓與國際培訓、理論培訓與實踐培訓等多種形式保證青年學生進入企業後得到不斷的提升。

  四、加強國際交流,拓展旅遊人才培養的視野。與其他商科人才培養相比,我國旅遊人才的國際化交流有著很大的差距,一是人數少、規模小,二是層次低、形式單一。從業者視野的狹窄、不熟悉旅遊企業國際市場化運作規律,很難促進旅遊產業的進步,無法面對日益全球化的經濟背景提高國內旅遊企業競爭力。我國的旅遊院校需要加強國際化人才交流,不僅建立“育人”與“用人”的縱向合作,還要建立聯合培養的橫向合作,不僅與境外旅遊企業合作,還要與境外旅遊高校合作;同時,認真研究學習國際旅遊集團成熟的培訓體係,將其融入對我國旅遊人才的培養體係中。

  五、整合旅遊研究資源,增強旅遊教育發展的學術動力。從目前我國情況看,院校旅遊學者、旅遊行業管理者、旅遊研究機構專家之間的還基本上處于各自獨立的工作狀態。院校學者整體參與行業實踐少,而更注重旅遊教育本身的研究,旅遊企業管理者面臨的是解決企業中的具體問題,旅遊研究機構專家更注重產業宏觀研究。旅遊研究資源的分散也影響了旅遊教育的進步,削弱了學術理論對旅遊教育的先導性。因此,需要對旅遊研究資源進行整合,加強院校、行業、專業研究機構以及旅遊企業之間的合作,形成各種層面的旅遊教育指導委員會,研究旅遊產業發展的趨勢及旅遊教育存在的問題,提出院校旅遊學科建設、社會旅遊教育機構以及行業旅遊培訓的發展方向和思路,指導旅遊教育的實踐。(張青 作者單位:山東青年政治學院旅遊係)

編輯:王曉蕊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