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宮博物院日前宣布,2011年五一小長假期間,針對以往黃金周現場購票和檢票出現的長時間排隊與擁擠現象,將在4月30日至5月2日採取限制觀眾總量、旅行社提前購票的限流、分流措施,每天觀眾參觀數量限定為8萬人,其中4萬通過網上預約方式對旅行社團體預售票,另外4萬人當日在售票處購票。
從我國遺產類景區可持續發展的操作實踐上看,在特定時間和場合實施分流措施以緩解人滿為患的做法值得肯定。我國黃金周假日機制建立後,旅遊部門曾專門對熱點景區的容量進行過測定,並根據實際核定出景區的最佳容量和最大容量。開展這一工作的目的就是更好地保護旅遊資源,提升假日旅遊質量。一些景區也已經採用了類似做法,如敦煌莫高窟為了避免洞窟內壁畫因參觀人數過多而遭到破壞,早在2006年就開始實施了參觀“預約制”;許多山岳型景區,如華山,為了避免遊客過度擁擠產生危險,在特定時間段內採用了限流參觀的措施。
由于遺產類景區具有明顯的資源壟斷性和唯一性,在某種程度上代表了中國旅遊的符號和象徵,因此,遊客對這些景區的認知程度一般較高,而遊客量的嚴重超載也往往成為這些景區共同面對的難題:過于擁擠的人流不利于文物保護和旅遊觀賞價值的充分體現。實施限流措施,一方面確實能夠對這些遺產進行有效保護,有效實現遺產傳承,另一方面也會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遊客的旅遊品質,保證遊客權益。故宮是世界文化遺產和全國最熱門的景區,限流之舉對其他景區有重要的帶動和示范意義。
那麼,是不是每天限定8萬人就會使一部分遊客失去參觀故宮的機會呢?從以往的情況看,這樣的擔心可能沒有必要。數據統計顯示,2010年全年故宮接待遊客數量超過1200萬人次,算下來平均每天可達3萬多人次。2009年的五一小長假,故宮接待遊客20.7萬人次,平均每天不到7萬人次;2010年五一小長假,故宮接待遊客22.98萬人次,平均每天7.6萬人次;2010年十一黃金周7天故宮接待遊客54萬人次,平均每天7.7萬人次。雖然歷史上曾經出現過逼近15萬人次的超大客流,但這種極端現象即使是黃金周期間也不是每次都會發生。基于以往的經驗,我們可以做出這樣的判斷:8萬人是故宮日接待遊客的一個較大數值,只要有關方面做好信息服務,遊客合理安排時間,高峰期遊客參觀的基本需求應該是可以滿足的。
但是,實施好限流措施需要故宮博物院和相關部門進一步細化工作方案,做好各方面的配套準備,真正把好事辦好。首先是要做好信息服務,要對限流的辦法進行廣泛宣傳,獲得遊客的理解和支持;要通過網絡、電視、報紙、手機短信等各種渠道讓公眾了解最新的、甚至是實時的接待情況,提供科學有效的預測,以供遊客參考並合理安排行程。其次,團隊預約的參觀時間要有一定的彈性,要充分考慮到團隊行程中可能發生的各種臨時變化及交通擁堵等因素,如果團隊錯過了預約時間,要有合理的解決預案,否則就有可能引起遊客的不滿甚至由此產生糾紛。再次,對外地遊客要採取一定的傾斜政策,像杭州號召市民黃金周期間“把西湖讓給外地遊客”一樣,也可號召北京市民在遊客集中的時段把故宮讓給外地遊客。最後,故宮要繼續提高管理和服務水平,讓遊客有一個良好的遊覽環境。雖然採取限流措施,但8萬人的客流也是一個很大的數字。故宮以往採取的增加售票窗口、提前開放參觀等服務措施還應繼續堅持,還可借鑒上海世博會的做法,招募一些志願者在現場維持秩序,對遊客進行解釋和幫助。
值得注意的是,在旅遊旺季,故宮門票必然會出現“一票難求”,而如何應對這種局面並採取針對性措施保障遊客權益是相關部門必須承擔的責任和義務。有媒體曾公開報道,黃金周期間故宮買門票要排隊一個半小時,為節省時間有些遊客只好選擇“黃牛”的加價門票。對此類問題,故宮負責人表示,他們將聯合公安機關嚴厲打擊。筆者建議,可以研究探索實施門票實名制,把限流措施進一步完善。
就我國基本國情來看,國民旅遊需求不斷增長與壟斷性景區供給有限將是旅遊產業發展過程中制約遊客滿意度提高的基本矛盾,如果故宮的做法被證明有效且受到各方肯定,限流措施有可能會被更多景區採用。對這種新舉措,遊客要給予更多的寬容、理解和配合,景區管理者則應在實踐中根據實際情況逐步改進。畢竟,讓遊客和參觀者滿意是一切改革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特約評論員馬曉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