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接待遊客從601萬增至1150萬,旅遊收入從50億增至100億——
3月2日舉行的吳江市旅遊工作會議透露,“十一五”成為吳江旅遊發展速度最快、投入力度最大、綜合帶動效應最為明顯的五年。5年間,吳江接待國內外遊客從601.39萬人次增長到1150.25萬人次,入境遊客從39.45萬人次增長到94.61萬人次,旅遊總收入從50.1億元增長到100.33億元,年均增長分別達到19.23%、33.74%和20.69%。
“吳江‘大旅遊’發展格局已初步顯現,正步入以量的擴張向質的提升的關鍵轉型期。”吳江市副市長沈金明表示,“十二五”期間,吳江將打造長三角地區知名旅遊目的地,讓“尋夢長三角、樂水吳江遊”的城市形象在長三角地區乃至全國叫響、叫靚。
龍頭高昂,引領國際化古鎮集聚區
說到吳江旅遊,就不得不提古鎮同里。完整的明清建築、幽靜的青石板街、引人入勝的歷史典故、鮮活亮麗的民俗文化,讓同里贏得了“醇正水鄉、舊時江南”的美譽。
吳江市旅遊局局長崔夏萍認為,作為吳江旅遊的世界級品牌,“千年古鎮 世界同里”也是吳江進行旅遊產業可持續發展的戰略資源。
同里鎮黨委書記陳建忠自豪地介紹說,今日的同里早已擺脫傳統的古鎮觀光旅遊模式,集水鎮觀光、文化體驗、商務休閒、旅居度假等功能于一身,成為吳江旅遊的“拳頭產品”。
同里正跳出古鎮,整合鎮西的國家AAAA級景區靜思園的資源,並把旅遊空間拓展到鎮東的肖甸湖,形成有機的縱深旅遊覆蓋面,構築同里旅遊生態圈。肖甸湖森林公園佔地面積4000多畝,是長三角最大的平原森林,在江南地區實屬少見。公園蘊含的巨大生態能量,將為同里帶來又一個旅遊“增長極”。
正在建設的同里南星湖百橋園項目,總規劃面積1232畝,將打造一個集水、路、橋、民居、園林、度假酒店等融為一體的江南水鄉風景區,最終實現同里旅遊產品的更新換代,吸引回頭客。
2010年,同里發展勢頭不減,通過接軌世博、服務世博,旅遊品牌更進一步。同里景區成功晉升為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全年實現旅遊接待人數、門票收入同比分別增長38.4%和35.8%。
震澤也是正在崛起的古鎮群落之一。在連續多年舉辦的品牌旅遊節慶活動支撐之下,居于吳頭越尾、蘇杭之間的震澤,正躍升為吳江旅遊版圖的一顆閃亮明珠,“太湖旅居第一鎮”的旅遊形象也日趨顯現。
震澤鎮黨委書記張炳高說,雖然發展旅遊起步較晚,但運用後發優勢,通過整合各類資源,震澤打造了一條頗具特色的古鎮遊、工業遊、生態遊結合的旅遊產業鏈。
發揮同里旅遊的“溢出效應”,正成為吳江旅遊時代命題。吳江歷史文化資源豐富,同里周邊的黎里、蘆墟等古鎮,同樣文化底蘊深厚、特色鮮明。以“千年古鎮 世界同里”品牌為龍頭,聯合相鄰地區的其它古鎮,以差異化、特色化為依據,打造吳江特色的水鄉古鎮集群,成為吳江旅遊發展的核心。
太湖滋養,盡情描摹生態旅遊圖
江南美,最美不過太湖水。水美景才美,水美才能吃得美。在做強“古鎮遊”、“古跡遊”的同時,吳江著力做好水文化、水環境這篇文章,打響“生態遊”、“休閒遊”品牌。
吳江是典型的江南水鄉,全市共有大小湖泊近300個,列入江蘇省湖泊保護名錄的有56個(含太湖),佔全省的40%。其中最為突出的是,吳江擁有太湖岸線長達50公里,沿湖有松陵、橫扇、七都三鎮,而東太湖150平方公里區域中超過一半面積屬于吳江,成為大自然賜予吳江最寶貴的一筆財富。
走馬太湖沿線,呈現在眼前的是一幅熱火朝天的旅遊圖景。位于七都鎮的佔地800畝、投資近3億元的格林公園將于今年4月30日開園。該園是以德國風情小鎮為原型設計建造,是國內第一個以異國鄉村生活,手工傳統為主題的公園。從今年開始,每年的五一期間,都會在格林鄉村公園內舉辦“摩登天空 草莓音樂節”,打造吳江文化旅遊的一張新名片。
橫扇鎮在萬畝生態農業觀光園中,專門劃出300畝土地設立“開心村”,並分割成1000份,邀請1000戶上海市民報名認領,成為網上種菜的現實體驗版。每戶符合條件的上海家庭可免費認領其中的3分土地。這一創意讓橫扇成為上海市民、蘇州市民養老度假的好去處。
“食”是旅遊六要素之首,吳江通過挖掘特色美食,帶動旅遊吸引力。自古就是魚米之鄉、水鄉澤國的吳江有著豐富多樣的天然食材,其美食以“土、特、時、鮮”為主要特徵。吳江已獲得了“中國太湖美食之鄉”、“中國大閘蟹美食之鄉”和“中國太湖農家菜美食之鄉”3張國家級美食名片。吃在吳江猶如住在吳江,既能感受吳儂軟語般的溫馨,還能體驗潤物細無聲的隨意。
“休閒度假旅遊正取代觀光旅遊成為旅遊市場的主流,圍繞著東太湖打造的東太湖旅遊休閒度假帶也將成為未來吳江旅遊的重要增長極”。吳江旅遊局長崔夏萍介紹說,吳江正緊鑼密鼓地修訂《吳江東太湖旅遊度假區發展總體規劃》,按照城市即旅遊、旅遊即城市的理念,借助濱湖新城開發建設,逐步把東太湖片區打造成省級旅遊度假區。
“接二連三”,工業旅遊步入爆發期
走進江蘇蘇龍紡織科技集團精心打造的“麻立坊”,遊客可以看到源于尼羅河流域的亞麻如何漂洋過海到中國,粗糙的亞麻如何成了絲一般柔順的時尚衣裝,亞麻及絲綢歷史文化的起源、沿革及現狀一一展示在眼前;還可以自己操作打樣機,只需15分鐘,編織一條漂亮的亞麻圍巾;而亞麻產品生活體驗館內,臥室里的床單、被套、衣襪,客廳里的壁畫、沙發、地毯,餐廳里的桌布、毛巾等等,由亞麻制成的各類產品優勢一目了然。
“借助工業旅遊這個平臺,亞麻產品的銷售方式將向團購和商務禮品轉變,企業也實現向附加值更高的環節升級”。“麻立坊”策劃人蘇龍集團董事長陳洪根介紹,整個麻立坊工程總投資8000余萬元,佔地面積300畝,在這里,遊客們不僅看得盡興過癮,還可以吃震澤的黑豆腐幹、熏豆茶、大頭菜,購買特色的亞麻產品和蠶絲被。
經濟發展走在前列的吳江在辦旅遊上有著不可多得的優勢。尤其是進入轉型發展的新階段,旅遊業正成為吳江眾多民營企業實現轉型升級的抓手,進軍旅遊業也成為吳江企業家的共識。
華佳集團董事長王春花說,華佳的工業旅遊最初只是局限于繅絲廠一塊,遊客過來後,主要是看煮繭、繅絲、復搖、編絲等工序,旅遊線路尚顯單薄。如何把真正的蠶桑絲綢文化展示出來?集團投入6000多萬元資金,建設1.8萬平方米絲綢博物館,打造集高科技蠶桑展示、絲綢生產一條龍、研發、時尚設計(服飾、家紡)、生態休閒于一體的“絲綢文化之旅”景區。
統計顯示,5年來,吳江累計實施市級以上旅遊重點項目18個,總投資35億元。高星級旅遊飯店成為投資熱點,共新增高星級飯店8家,現挂牌四星飯店達到9家,挂牌五星級2家,另有按照五星級標準建造的海悅國際花園大酒店、靜思園豪生大酒店也進入了試營業階段,2010年底吳江四星級以上飯店數量位居江蘇省縣級市首位。
不久前,182家外地旅行社領取了吳江市旅遊局派發的2010年地接獎勵。自提出對組團到吳江過夜旅遊的旅行社進行獎勵以來,吳江得到了旅遊界的廣泛關注,去年世博期間吳江星級旅遊飯店出租客房,同比增長55.63%,提升了吳江會務旅遊品牌影響力。
通過“接二連三”、提升增效,吳江也借機把該市南部地區打造成傳統絲綢紡織、黃酒文化和現代工藝有機融合的商貿文化旅遊集聚區。(李國祥 戴丹 沈偉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