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鮮明定位“世界城市” 突出旅遊主題功能區

時間:2011-02-18 09:06   來源:中國青年報

  近日,“大西安總體規劃”基本成型。繼北京之後,西安第二家鮮明地定位為“世界城市”,提出“建設大西安、帶動大關中、引領大西北”。規劃包括西安、鹹陽、渭南三市,面積1.4萬平方公里。

  和北京不同,大西安基于類型化發展,更加突出旅遊主題功能區(Tourism Regional),從旅遊和文化的角度切入,超越了行政區劃的限制,意圖形成“全球旅遊城市群”。

  作為旅遊中心城市,西安2007年國際旅遊(外匯)收入5.43億美元,是重慶的1.4倍,桂林的1.5倍,成都的2倍,三亞的2.2倍,武漢的2.3倍,昆明的2.6倍,洛陽的5.6倍,為中西部地區旅遊創匯第一名。同年入境旅遊者平均停留2.92天,超過杭州(2.67天)、廣州(2.24天)。

  西安也是區域內的客流集散中心城市,由此帶動周邊城市聚集發展,圍繞產業資本集中,放大聚集效應,構造配套完善的大旅遊綜合產業體係。這種產業布局並不鮮見,2006年,沈陽舉辦世園會後,就形成“大沈陽旅遊城市群”,含沈陽、鞍山、撫順、本溪、營口、阜新、遼陽、鐵嶺等市,面積為7.54萬平方公里。

  “十二五”期間,中國將基本實現無障礙旅遊,國內“全球旅遊城市群”正悄然誕生,京津抱團,滬杭攜手,粵港瓊發力,大西安登場,加快了城市群的競爭性發展,能更好落實中國旅遊業“國際化、集約化”的戰略布局。

  其實,城市群聚合是第一步,產業升級,培養適合自己的新型優勢產業,則是關鍵的第二步。“大西安”只是一張通往未來的入場券,現實中和東部的發展差距正迅速拉大。這主要體現在產業升級上。比如郵輪旅遊,東部旅遊中心城市都在爆發式推進,2010年,上海專門制定了《郵輪產業“十二五”規劃》,目前第二個郵輪碼頭在建;同年11月,亞洲最大的郵輪母港在天津落成,今年下半年,母港郵輪航線即將開通;青島投資10億元打造郵輪碼頭;廈門建設“國際郵輪城”;三亞推出郵輪遊客落地免簽15天。大連、天津、青島、煙臺、上海、廈門、廣州、深圳、三亞、寧波、珠海等地鋪天蓋地的郵輪母港浪潮,實質是以郵輪旅遊為抓手,拉動區域船舶、機械、計算機與電子設備、石油化工、物流運輸、房地產等相關產業發展,搶佔高端旅遊市場,從觀光遊、商務遊轉向高端商務、高端度假遊。相比之下,雖然大西安搶先亮出“世界城市”牌,也還是在起跑線就慢了東部城市群一大步。

  巴菲特說:“如果方向錯了,就是奔跑也沒用”。“世界城市”大西安向何處去?筆者以為應以生態深度旅遊為核心,從單一的人文觀光遊轉型為特種旅遊、專項旅遊、休閒旅遊,搶佔高端休閒和特種旅遊市場,落實旅遊小城鎮建設,全力培育新型優勢產業,比如自駕車產業、休閒房地產業、旅遊傳媒業和休閒中介業,西安旅遊的客源市場尚佳,運行市場弱,但效能最差的是要素市場。

  “大西安”應進一步突破省域界限,整合西北“三大”旅遊優勢資源:大沙漠、大黃土、大河山,在探險、考察、拉力賽等高端產品上做足文章。

  大西安的深層憂患,其實是地方政府對旅遊服務的科學管理水平。比如西安城牆開發,上市公司“西安旅遊”2000年成立城牆公司,融資3003萬元專項運營城牆旅遊,但由于受文物管理、城牆旅遊開發規劃、管理體制調整等復雜因素影響,遲遲未動。2009年,西安旅遊決定清算解散城牆公司,城牆由曲江新區深度開發。一塊優質旅遊資源在管理因素幹擾下,閒置了足足9年時間!又如洽川風景區,西安旅遊2002年7月啟動運營,不足半年凈利潤就達26萬元。可由于受黃河濕地保護的影響,政府多部門協調不力,終致經營惡化,2004年凈利潤20.44萬,2009年凈利潤僅為14.93萬。

  小到旅遊產品的跨部門合作,大到城市群的分工協調,這盤世界城市的棋,地方政府輸不起,但贏得了嗎?

  (作者:裴鈺 注:本文有關西安城牆和洽川風景區的數據,均引自西安旅遊相關年份的年報和季報。)

編輯:王曉蕊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