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地區:天津 適合人群:所有人 出遊難度:輕松
適合天數:1-2天 花費預算:300
適合時間: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
導語:天津是個寂寞的城市。小洋樓的繁華與熱鬧似乎隨著北洋政府時代的結束,也慢慢歸于了沉寂。歷史的風華雖已褪去,但它早已經把印記深深地烙在了這個城市,如果不去看小洋樓,就永遠無法洞悉天津。

美麗的小洋樓作者:沿途風景
天津是個寂寞的城市。小洋樓的繁華與熱鬧似乎隨著袁世凱北洋時代的結束,也慢慢歸于了沉寂。表面上看,天津在中國的直轄市中是最沒有特點的一個,既缺少北京那種宏偉大氣的莊重,又沒有上海那種城開不夜的繁華,也不象重慶那樣山重水復,詭譎多姿。
但如果靜靜地溶到天津,也許是另一種體會。至少,天津很有味道,當然,這種味道不僅僅只是香噴噴的狗不理包子和說學逗唱的相聲,比如,天津的小洋樓。小洋樓之于天津就像艾菲爾鐵塔之于巴黎,即被現實的陽光撫摩著又被歷史的枝葉覆蓋著,但城市的性格、氣質、喜悅和憂傷都烙在這個建築的皮膚上了。 如果不看看小洋樓,你就永遠無法洞悉天津。小洋樓讓天津變得很洋氣,這種洋氣更多地蘊藏在偌大的城市空間之中,匯聚于精美的建築符號里。
“小洋樓”對于天津有些特別情懷,因為許多小洋樓是天津的驕傲也是天津的恥辱,這些建築彌漫著歐陸的風情,記述著時代的風雨和歷史的變遷。像上海的外灘、青島的紅瓦綠樹,天津的外國建築獨樹一幟,在這些構造奇特的建築里,百年風雲中,仁人志士、軍閥官僚、闊佬遺少、三教九流演繹了多少歷史故事。難怪毛主席也說:北京四合院,天津小洋樓。漸漸地,對于天津人來說,“萬國樓臺”它不再被視作過了時的昔時遺物,相反漸漸成了此地的一種城市標志,甚至升華為一種驕傲了。

印象五大道作者:梁小唯2008
漫步在五大道建築區里,盡管我沒有太多的建築知識,可能說不出每一座建築的風格樣式和藝術底蘊,此時我已無暇去用理論來描述和思考他們,我寧願沉浸在這片風景中細細緬懷。“人,是需要思考的。人的衍變,是承受了思想的力。城市,也是需要思考的。城市的衍變,承受了歷史的力。”
那一座座久遠而精致的建築,倣佛在講述著時代的滄桑。在這里,有著頗具特色的飯館,有著異國情調的酒吧,但一切,似乎都與歷史有著扯不斷的結。置身于五大道,似乎到了另一個地方。這些小洋樓幾乎都有著數十年至一百年歷史,建樓的主人們,多半已不復在,可是,有的小洋樓卻以主人們的名氣和軼事引起當代人濃厚的興趣和遐想。馬場道與河北路交界的“疙瘩樓”,是京劇名角馬連良的故居。此外還有溥儀住過的張園,清代太監小德張的公館,以及孫傅芳、曹錕、徐世昌、顧維鈞等一大批北洋軍閥、軍政要人公館的舊居、及文化醫學界名人嚴修、方先之、范權的宅邸等,每一座舊宅,都被蔓藤纏繞著,在日暮的夕陽照射下,映出淡淡的青黑色的光……
馬連良故居(疙瘩樓) 作者:伍振
勸業場步行街作為天津的著名景點,也有許多小洋樓,但似乎已經過于商業化了,要想體驗萬國樓臺真正風情,最好到五大道。很漂亮的房子,各式建築都有,一棟棟安靜地排列著,神秘且靜謐。在夕陽的余暉里看它們,總是透著淡淡的哀傷,倣佛有訴說不完的故事。我曾多次去過這地方,每次看到這片小樓,總會心潮澎湃,臆想出種種美麗的場景:古典的華燈,穿著中式旗袍的貴婦,蕾絲花邊衣裙里一個玲瓏的小姑娘歡笑著,童稚的聲音在別墅精美的樓梯上回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