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一:船遊環城河

夜幕下的古城河
蘇州古城河由春秋時吳國大臣伍子胥開挖,全長15.3公里,是中國最古老的運河之一。西城河、南城河也是京杭大運河的一部分。環古城河兩岸留有豐厚的歷史文化遺存。目前,環古城河有7家旅遊公司、70多條船舫在經營水上旅遊業務。
船在河中行,兩岸夜景流光溢彩,撲面而來,真有一種“船在波上遊,人在畫中行”的意境,那秀色,那神韻,令人心曠神怡。詩句“君到姑蘇見,人家盡枕河。古宮閒地少,水巷小橋多”,惟妙惟肖地勾劃出這“人間天堂”。
行程中,看到那些古橋青春依舊,在綠樹中從容的呼吸著新蘇州的氣息,即沉穩,又老練。而現代建築中最棒的要數人民橋了,橋身通體照明,橋墩上那16幅蘇州歷史人文故事的浮雕非常精美,囊括了蘇州二千五百年以來的歷史畫卷。遊船上漂亮的蘇州美女演唱的蘇州評彈,雖然一句未懂,但其韻味實在是好聽,而一曲蘇州民歌《太湖美》卻象一杯美酒,讓每一個人都陶醉于這人間天堂。
時間:8:00—21:00
船票:因季節和油價波動而定,散客約60元/位
停靠碼頭:胥門古運河碼頭、密度橋碼頭
古城河船遊路線
覓渡橋碼頭—赤門—竹輝橋—葑門橋—相門橋—齊門橋—平門橋—火車站—錢萬里橋—惠濟橋—吊橋—閶門—南新橋—演藝中心—愛河橋—幹將橋—古胥橋—萬年橋—皇亭—古胥門碼頭—新市橋—盤門—蟠龍橋—人民橋—第一絲廠
沿途看點
閶門

閶門乃蘇州古城之西門,通往虎丘方向。閶門享有盛名更重要的原因,還是因為明清時期這一帶曾經是全中國最繁盛的商業街區。 包括城外呈放射狀的南濠街今南浩街上塘街和山塘街,以及城內的閶門大街(今西中市)。《紅樓夢》開篇就說“閶門最是紅塵中一二等富貴風流之地。”明代唐寅的詩作《閶門即事》寫道:“世間樂土是吳中,中有閶門更擅雄。翠袖三千樓上下,黃金百萬水西東。五更市賣何曾絕,四遠方言總不同。若使畫師描作畫,畫師應道畫難工。”閶門也因此成為當時蘇州的代名詞。
古胥門

胥門位于蘇州城西萬年橋南。胥門作東西向,為春秋吳國建造都城時所辟古門之一,以遙對姑胥山(即姑蘇山)得名。現存門洞由三道磚砌拱券組成,第二道與第一、三道垂直相交砌築,結構與盤門陸門內門相同。拱門高4.65米,寬3.3米,縱深11.45米。東向(城內)尚存橫額,“胥門”二字已毀。門洞左、右殘存垣長約65米,殘高7.2米,磚石尚較完整。西向(城外)磚石保存甚少。
盤門

盤門位于蘇州城西南處,古運河之畔。有盤門、瑞光寺塔及吳門橋3景。古城初建于春秋時期,現存城門為元至正十一年(1351 年)在原址上重建,後張士誠增築甕城,明清時又數次修繕。水陸門對峙,呈曲尺形,頗具壯觀,為海內僅有。西南處正面有“ 盤門”城額,北城有登城坡道,城上築有垛牆,沿外牆置馳道、 射孔、炮洞、閘口及絞關石等防禦設施,兩側城垣至今保存完整。
第一絲廠

蘇州第一絲廠是以展現古城蘇州的絲綢且具有特色的旅遊項目,其中包括的項目有神奇的栽桑養蠶、典雅的絲綢展覽館、豐富的繅絲生產、出神入化的絲織生產。與此同時,蘇州第一絲廠還提供了神奇蠶絲被生產與時裝表演的全過程,從而證明了中國絲綢至今80多年的輝煌歷史,也描述了中國絲綢的發展史,由此進一步深刻的反映出深厚的中國文化底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