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2-03 10:05:00 來源:黑龍江日報
□常春暉
18世紀60年代,蒸汽機引發工業革命,人類進入新的動力時代,英國自此奠定了作為世界工廠的地位,蒸汽機的發明者瓦特,集研發與創辦企業于一身,成為英國歷史上最著名的“知商”。
19世紀70年代,白熾燈點亮世界,坐擁2000項發明專利的世界級“技術革新大師”愛迪生,為了把自己發明的留聲機、電燈等專利變成産品,創辦企業十余家,包括至今長盛不衰的通用電氣公司。
回望歷史,從第一次工業革命至今,每一次科技的革新,都無一例外引發了創業浪潮,帶來産業結構的重組,影響和改變人們的生活,甚至重構區域經濟發展格局,主導國力強弱大小。源於科技發明,成于産業創新,科技和創業的聯姻,轉化為最直接
的生産力,主導經濟發展的航向。這些生産力的創造者、科研人員,影響著國家的前途命運和民族的榮辱盛衰。
從“兩彈一星”到“嫦娥”奔月,從“蛟龍”入海到南極科考……回眸近現代史,中華兒女創民族之業的燈火始終熠熠閃亮,引領中國前行。放眼當下,神州大地,創業創新的熱潮再一次風起雲湧,簇擁著中國改革發展的步伐不斷向前。新時期的科研人員,責無旁貸地成為這潮頭的領潮者,一舉一動,為大眾的目光所聚焦,為國家的前途命運所期許。
當前,我國發展進入新常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發展方式急需轉變,很多産業在國際市場並未獲得話語權,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並未得到有效滿足,國際市場對國內市場的衝擊影響持續存在。改變這一局面的關鍵之舉,有賴於科技創新創業程度的不斷提升。我國科技人才總量居於世界第一,也不乏具有國際分量的科研成果,但長期以來,科技成果轉化不暢的局面沒有完全得到緩解,不少優良科技成果從出生就在“沉睡”,未能轉化為對産業發展的有力支撐。
怎麼把科技轉變成生産力?關鍵之一,就是要為它的締造者“鬆綁”。去年五月,國務院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做好新形勢下就業創業工作的意見》,鼓勵高校、科研院所等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在職創業、離崗創業,並可以保留體制內身份和待遇三年。一石激起千層浪,文件出臺後,全國各省區隨之出臺相關鼓勵政策,並對科研人員創業寄予厚望和重托。作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主力軍,廣大科研人員,本身就承載著大國崛起的科技振興之夢,這一政策的出臺,無疑等於為他們創業插上了翅膀。
社會發展日新月異,但科技成果對生活的改變不會被忘記;時代演進瞬息萬變,但傳承科技創新、科技興業的民族精神始終如一。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背景下,中國支援科研工作者抓住利好政策和難得機遇,去實現夢想、改變世界,廣闊天地大有作為。我們有理由相信,由廣大科研工作者協力開創的創業創新行動,必將成為中國發展的持續動力,擘畫出屬於中國“智”造濃墨重彩的未來。
將工業空間打造成創新空間2016-02-03 10:03:00
王晶晶:如何看待創新創業的大環境2016-02-03 10:01:00
口碑傳播到底該咋做?知乎創始人説有五大秘訣2016-02-02 10:46:00
説優土5年內超越Netflix和YouTube是在搞笑嗎?2016-02-02 10:43:00
UBER與支付寶達成全球出行合作2016-02-02 10: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