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關於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實施意見

2015-10-22 10:21:00    來源:中國教育和科研電腦網網絡中心    

  (二)著力培育創新創業發展形態。

  推進眾創空間集約發展。鼓勵行業領軍企業發展服務化眾創空間,引導和支援有條件的行業領軍企業將內部資源平臺化,面向企業內部和外部創業者提供資金、技術和服務支撐,開拓新的業務領域和創新産品。支援發展網路化眾創空間,鼓勵大型網際網路企業等向各類創新創業主體開放技術、管理等資源,降低創業門檻和成本;推動基於“網際網路+”的創新創業活動加速發展,促進眾包服務發展,有效減少創業人口集聚,提高每人平均創業産出效率。大力發展中關村創新型孵化器,圍繞創新創業團隊在融資、輔導、宣傳、技術等方面的迫切需求,鼓勵發展投資促進型、培訓輔導型、媒體延伸型、專業服務型等創新型孵化器。全力推進眾創空間集聚發展,進一步提升中關村創業大街在研發孵化平臺搭建、科技金融服務、創業人才培養、智慧財産權保護、技術交易等方面對大眾創新創業的支撐能力,推動創新創業功能向沿線街道縱深輻射;支援各區縣以産業轉型升級為契機,通過盤活辦公樓宇和廠房設施,建設眾創空間集聚區。

  推進高精尖領域創新創業。支援高端産業領域創新創業,鼓勵各類創新創業主體聚焦金融、資訊、科技等生産性服務業,節能環保、新一代資訊技術、生物等戰略性新興産業,以及文化創意等高端産業領域開展創新創業活動。促進産業鏈高端環節創新創業,積極發展專業技術服務、檢驗檢測服務和評估諮詢服務;積極引導創業項目向概念創意、研發測試、設計服務、系統整合、品牌經營、供應鏈管理、網際網路行銷等高附加值環節集中。鼓勵高端業態創新創業,積極推進傳統産業與新興業態融合發展,大力推進電子商務、網際網路教育、網際網路金融、網際網路健康、智慧能源、智慧農業、智慧製造等業態發展,推動生活性服務業規範化、連鎖化、便利化、品牌化、特色化發展。

  推進科技文化融合創新。積極培育科技文化融合優勢企業,推進經營性文化藝術事業單位轉企改制,形成一批有特色、有實力的骨幹文化創意企業,鼓勵科技型中小企業與骨幹文化創意企業進行多層次合作。加強科技文化創新創業載體建設,搭建文化金融創新應用、多媒介綜合資訊服務和權威智庫發展等體系,支援建設以創意設計、動漫遊戲、數字出版、新聞媒體、文化資訊服務等為重點的文化産業眾創空間。加快建設科技文化融合基地,積極推進北京“設計之都”建設,大力扶持各類中小微設計企業創新發展;加強中關村國家級文化和科技融合示範基地建設,圍繞文化産品與服務的創意創作、設計製作、展示傳播、消費體驗等環節,開展科技文化關鍵共性技術攻關與成果推廣應用。

  推進提升國際化發展水準。吸引集聚國際創新創業資源,通過合作共建、資源共用等多種方式在京建設國際化創業服務機構,帶動本市創業服務模式創新;積極引導創業服務機構與國際技術轉移機構對接,開展技術交易及國際技術轉移服務,引進一批國際領先的原創技術;鼓勵和引導國內資本與國際優秀創業服務機構合作設立眾創空間等新型創業服務平臺。打造創新創業對外交流平臺,圍繞新興産業領域創新創業對外發展需求,依託中關村海外聯絡機構、中國國際技術轉移中心等載體,建設國際創新創業合作平臺,推動人才、技術、管理等方面的交流合作。支援各類創業服務機構國際化發展,通過在海外設立科技園區、與海外優秀孵化機構合作、開展聯合孵化等多種方式,搭建創新創業企業國際化發展平臺。

  (三)全面優化創新創業空間佈局。

  打造高端創新創業核心區。加快海澱區“一城三街”建設,集聚發展創業服務業、科技金融服務業、資訊和軟體服務業、智慧財産權和標準化服務業,升級打造特色鮮明的眾創空間,為大眾創新創業營造良好的市場化服務環境。改造提升中關村南北大街,依據區段功能定位,結合樓宇空間佈局和現有業態,分類進行科技創新項目置換和創業服務機構引入,將中關村南北大街建設成為創新創業大街,形成開放度更高、服務範圍更廣、輻射帶動力更強的創新創業型經濟集聚區。

  打造南北創新創業發展帶。建立圍繞研發服務和高新技術産業服務創新的北部創新創業發展帶,以海澱區北部、昌平區南部和順義區部分區域為重點,大力推進研發服務、資訊服務等高端産業創新創業項目,加快戰略性前沿技術研發,促進高新技術成果孵化轉化,積極建設科技成果交易核心區。建立圍繞高技術製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産業技術創新、産品創新的南部創新創業發展帶,以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大興區整合後的空間資源為依託,統籌佈局通州、房山産業園區,形成新一代資訊技術、生物、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産業創新創業集群,積極建設技術創新總部聚集地。

  打造郊區縣創新創業特色園區。建設郊區縣高端創新成果轉化和産業化基地,聚焦奈米科技、通用航空、新能源、新能源汽車、智慧製造、數字資訊等重點領域,在郊區縣建設一批技術支撐和創業投資能力強、專業服務水準高、領域特色鮮明的産業孵化平臺和小企業創業基地。建立郊區縣與中心城創新成果對接和應用機制,建設需求對接和新技術、新産品(服務)推介平臺,推動中心城的高端研發成果在郊區縣率先應用;支援郊區縣建設一批協同創新中心、科技新城、特色園區、創新創業社區等創新創業載體,引導更多創業項目向郊區縣轉移佈局,推進郊區縣創新創業差異化、特色化發展。

  打造京津冀協同創新創業體系。聚焦市場環境、金融服務、智慧財産權、科研教育、人才流動、國際合作等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推進區域一體化技術市場、金融市場、産權市場、人力資源市場建設,促進區域創新創業資源共用和優化配置。加強區域創新創業政策銜接,統籌協調區域內的財政稅收、投融資、産權交易、技術研發、政府採購等普惠性創新創業支援政策相互銜接,研究爭取將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的先行先試政策擴展至京津冀共建試點示範園區,並逐步推廣到京津冀區域。強化區域創新創業載體共建,依託京津冀“4+N”功能承接平臺,支援本市製造業龍頭企業新增産能在津冀地區佈局,引導和推動本市部分創新創業項目向曹妃甸協同發展示範區、張(家口)承(德)生態功能區、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區、新機場臨空經濟區等區域轉移,以創新創業帶動戰略合作功能區共建。優化區域創新創業公共服務,推動在京優質醫療衛生、教育等資源通過對口支援、共建共管、辦分院分校、整體搬遷等方式向京外發展,逐步提高區域公共服務均衡化水準,提升區域創新創業服務保障能力。

編輯:陳文韜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