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擔任日本首相是日本政壇的事,但日本首相的任期長短與能否同時搞好與美國、中國的關係有關,因為日美、 日中關係直接關係著日本國民的日常生活。
福田就任首相後,他能在位子上待多久便成為國際性話題。日本國會眾議院13日通過新《反恐特別措施法案》,日本首相福田康夫會大大松一口氣:他的首相任期又會延長一段時間。
面對政治困境,福田近日有兩個引人矚目的外交姿態:一是在11月8日會見到訪的美國國防部長蓋茨時,聲稱日美同盟是維護日本安全、地區和平與穩定的基礎,日方今後將致力於加強日美同盟,併為儘快恢復海上自衛隊在印度洋的燃料補給活動盡最大努力。
另一個是福田為進一步改善與中國的關係,今年出版的日本外交藍皮書中將不再把前外相麻生太郎提出的“自由與繁榮之弧”的外交方針列入其中。所謂的“自由與繁榮之弧”構想,是指從東南亞經由中亞到中歐及東歐,連成一條弧線包圍著歐亞大陸,支援擁有與日本“相同價值觀”的國家,被廣泛解讀為“圍堵中國”的政策。
這實際上間接地回答了“誰會影響日本首相的任期”的問題。隨著全球化進程的深入和中國的國際影響力不斷增大,日本政治的走向越來越受到中國和美國的影響。可以説,誰擔任日本首相是日本政壇的事,但能不能同時處理好中日、中美關係將會影響首相能當多久。
小泉下臺的部分原因在於沒有很好地處理中日關係,多次參拜靖國神社不僅傷害著中國和其他亞洲國家人民的感情,也嚴重影響著日本與其第一大貿易夥伴中國的經濟交往。安倍上任後訪問的第一個國家是中國,順應潮流改善與中國的關係,但同時卻無力在國會通過與美國利益密切聯繫的《反恐特別措施法案》,所以決定辭職,聲稱“我們應當在一位新首相的領導下繼續打擊恐怖主義。”
福田首相的任期能持續多久,同樣要看他能否同時和中國、美國保持良好的關係。這並不是説日本首相非要看中、美臉色行事,而是中、美、日三國在經濟、政治和戰略上相互制約又彼此依存的現實決定了必須這樣做。中國的快速發展,尤其在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發動機後,日本必須從順暢的中日貿易中獲取自身發展的能量和寬廣的市場,從而解決國內就業問題。政治和外交從來就是攸關實際利益的,因此,中日關係的好壞與日本民意對政府支援與否緊密相聯。
日本當然需要美國,兩國不僅僅是亞太地區的同盟,在能源、科技、貿易、軍事方面的合作也在加強。日本向海外派兵,幫助美國打伊拉克,給阿富汗戰後重建提供鉅額援助,協同美國收拾伊戰殘局,都是為了給石油進口上保險。沒有石油,日本可能會馬上停止運轉。對於日本來説,美國是世界最強大的國家,而目前日美差距不但沒有拉近,而且有所擴大,所以日本更要跟著美國走。
美國對中、美、日三邊關係的主流看法是,日美聯盟是牢固的,兩國要同時與中國交往,齊心協力促成中國加入到現存國際體系中,從而保障自己的利益和安全。而日本希望的中美關係是不要過於密切,卻也不能惡化,過好和過壞對日本都沒好處。日本政界和民間多數人的觀點是,要跟美國和中國同時搞好關係,但親美的強度要超過親華。
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日本首相的任期長短與能否同時搞好與美國、中國的關係有關,因為日美、日中關係直接關係著日本國民的日常生活。新《反恐特別措施法案》得以通過,延長了福田的任期。如果他在與中國關係上有更積極的作為,那麼,他的任期可能還會延長。(陳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