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兩岸“國學”未來:發皇光大 維揚華夏
近年來,尤其在2008年以來,兩岸教育交流取得長足進展,兩岸國學教育交流也顯著增加,在學術交流和文化交流活動、高等教育領域交流以及基礎教育領域交流等方面,呈現互補態勢,兩岸國學教育漸行漸近。但在參加兩岸經貿文化論壇的學者們看來,這還遠遠不夠。
董金裕教授表示,傳統文化的教育,必須有系統且持續不斷進行,他極力主張將這種延續民族命脈的教育,納入正式課程之中,以優質的師資、精選的教材,賡續進行系統化教學。他建議,兩岸應將孔子誕辰紀念日(9月28日)定為教師節;兩岸規範化祭孔禮儀,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産。
郝芳華建議,要集中兩岸的學術力量和國學教育經驗,完善國學理論範疇;加強兩岸中小學國學教育合作,充分汲取對方在國學教育方面的經驗,形成中小學國學教育共識;兩岸聯合相關學術力量和資源,讓中華文化和國學教育在海外能夠得到更好發展;兩岸共謀國學教育的國際化發展。
趙中偉則從儒學的核心“經學”角度出發,認為儒學經典是中華文化的根源,對儒學經典的發皇光大,可維揚華夏文明。他建議,大陸要為“經學”正名,恢復其應有的意義與價值;兩岸要廣開“經學”相關課程,以增進研究人才,推廣經學教育;兩岸共同召開“經學”學術會議,提升研究水準;兩岸“經學”研究單位進行師資交換、共同編書等交流與合作;設置“經學”獎學金,鼓勵有志之士研究“經學”,培育人才,深化“經學”基礎。(台灣網記者 何建峰)
[ 責任編輯:陳佳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