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島資訊

兩岸對撞時代終結幕後:揭陳水扁百變"臺獨"

時間:2011-04-07 11:11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4月7日電 臺灣《旺報》7日刊載國民黨前文傳會主任李建榮近期發表的新書《解凍兩岸20年》部分內容。該書披露了陳水扁掌權時期推動“臺獨”路線的細節,並認為,陳水扁下臺,標誌兩岸“對撞時代”結束,也是兩岸進入交流合作時代的開始。臺海因此才出現真正的“機會之窗”。

  原文摘編如下:

  “臺獨”陰影 兩岸關係跌谷底

  2002年7月22日,陳水扁在出任民進黨主席就職宣誓典禮上公開宣示,“臺灣要走自己的路”。

  8月2日,他在“總統府”辦公室,以視訊連線,在東京召開第29屆“世界臺灣人大會”年會中致詞,“臺灣和對岸的中國是‘一邊一國’,要分清楚”。至此,他等於公開宣佈沒有“九二共識”、“九二精神”,也撕毀了“四不一沒有”承諾,被大陸視為是最嚴重的挑釁。

  2003年12月23日,陳水扁更宣佈,“四不一沒有”已經不存在。陳所領導的“政府”決定放棄過去的“曖昧”,迎向“臺獨”支援者的懷抱,這讓兩岸關係跌入谷底深淵,美國也開始不信任陳水扁,認為他是麻煩製造者。

  陳水扁為了減輕國際及大陸的壓力,他説明將推動“公投”及“制定新‘憲法’”,是為“深化民主”。他所推動的“公民投票法”,將來的“公投”不會超出“四不一沒有”的範圍,也不會推動“統獨公投”或“變更‘國號’”。

  為了防止陳水扁“政府”推動的“公投法”變更“國體”,危及“國家”安全,在國親兩黨多數主導下,2003年11月27日,通過“公投法”,全臺灣性質的“公投”沒有“修憲”或“制憲”的功能,只有在“立法院”通過“‘憲法’修正案”後,才可以提交復決。至於“修憲”要有四分之一“立委”提案,四分之三齣席,四分之三同意才可通過,算是相當高的門檻。因此事後陳水扁嚴厲批評這是“鳥籠‘公投法’”。

  2003年11月30日,陳水扁宣佈將在2004年“總統”“大選”時,發動“防禦性公投”。他希望藉由要求“政府”增加購置反導彈裝備,以強化臺灣“自我防衛能力”的“公投”提案,藉“公投”案綁“大選”,幫助他得票。藍營方面則在選舉時抵制陳水扁的“公投”案,藍營支援者選擇拒領“公投”票,以致“公投”案沒有通過。

  2004年的“三一九”槍擊案,造成朝野尖銳抗爭。雖為化解此一對立,但陳水扁苦無對策,最後在李登輝的建議下,陳水扁和宋楚瑜私下和解,促成了2005年2月24日的“扁宋會”。陳水扁為走出僵局,和親民黨和解,還和“臺獨”支援者喊話,説“不要自欺欺人,‘正名制憲’、建立‘臺灣國’做不到就是做不到,李登輝執政12年也做不到”。

  陳水扁如此轉向,兩岸關係並未好轉,“公投”一再進行。

  國、親、新3黨領導人相繼訪問大陸歸來後,陳水扁的思維又開始轉變。

  陳水扁説過,不要自欺欺人,推動“正名制憲”運動,但基於他個人政治需要,又讓這個運動復活,並制定時間表。他希望在2006年12月10日世界人權日行使“公投”,催生臺灣“新憲法”,並在2008年5月20日就職後實施。

  陳水扁2006年的元旦講話就提出發動臺灣“新憲公投”,並把兩岸政策改採“積極管理,有效開放”的緊縮政策。2006年1月26日,他宣佈廢除“國統會”與“國統綱領”,但遭致國際壓力與島內反彈,便在2月27日改稱終止“國統會”運作與“國統綱領”。

  陳水扁的補充説法為,“不再編預算,人員歸建”。這6年來,“國統會”並沒有真正運作過,難怪陳水扁巧辯“不涉及改變現狀”,這其實是説給美國人聽,辯解他並未單方改變現狀,未違反美國的臺海政策。

  美國人對他其實已經起了反感。他卸任前“出訪”,過境美國,這次接觸並不順利,美國給他“排頭吃”,陳水扁為了表示不高興,抗議美國,竟演出“迷航之旅”,臨時接洽“過境”利比亞(與美國關係甚不友善),這也是罕見的“外交”決策。

  選“急獨”力保瀕危“政權”

  陳水扁最後兩年任期,因為其家族涉嫌貪腐弊案,遭到紅衫軍討伐,這也促使他選擇走加速“急獨”路線,來保護自己岌岌可危的“政權”。2006年8月,他拋出思考“以臺灣名義加入聯合國”的可行性,2007年5月29日,他推出“以臺灣名義加入聯合國的公投案”,這被視為走向“法理臺獨”的重要一步,美國與大陸都極度關切此一“公投”案。

  經過8年的跌跌撞撞,陳水扁在兩岸政策上反反覆覆,終於也讓民進黨的執政像曇花一現(前4年是意外,後4年則正當性始終受到質疑)。馬英九參選2008年“總統”“大選”,提出以“九二共識”為基礎,恢復會談,促成三通,以“活路外交”替代“烽火外交”、“支票簿外交”的政策,獲得多數臺灣選民的認同支援。陳水扁下臺,標誌兩岸對撞時代的結束,也是兩岸進入交流合作時代的開始!臺海出現真正的“機會之窗”。只可惜,在政治人物的操弄下,來得太晚了!

編輯:王偉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