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旺報》“兩岸徵文”欄目今日刊文《大陸人在臺灣-臺灣課堂初體驗》,作者講述了自己作為廈門大學赴淡江大學的交流生在臺灣上課的點滴。
文章摘編如下:
推遲赴臺一週,選課成為我們來淡江以後面臨的頭等大事。除了4門與廈大相近的專業課程,剩下的完全按照興趣選擇。淡大交換生直接通過人工加簽選課,不需要考慮該科是否熱門難選,所以是真正的“自主選擇”。有了這樣的定心丸,我就放心大膽地決定多聽幾門,再決定選課與否,這操作可比廈大百米賽跑似的“選課系統”方便多了!
抱著給老師留下好印象的心理和一貫的好學態度,第一節課我很謹慎地提前20分鐘到達教室。臺灣的課堂和廈大一樣設施完善,最大的不同不是size小很多,而且座椅全是活動的。
我發現,幾乎所有同學進課堂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從包裏拿出食物和飲料,而且在老師開始講課後仍然沒有停止的意思。我是第一次見到全班在課堂上毫不掩飾地大快朵頤的場景,覺得有點不可思議。而美麗、幹練的老師,完全無視臺下的竊竊私語和美食飄香。
老師知道我的交流生身份,涉及到評價大陸的新聞事件就先對我説一聲“不好意思”,而後蹦出若干“敏感詞”。這多少讓我覺得尷尬難安。雖然我由衷承認老師課講得很好,在找到一門更容易轉學分的專業課後,我還是把這門課給退了。第一節課,就在好奇與不適中草草收場。
週二的課程扭轉了前一天的不安感覺。早上的體育課,瑜伽老師聽説我是廈大學生,對我格外照顧。原來自從第一屆廈大交流生來淡江以後,就一直有廈大同學選修這門課,而且學得都很用心,和她的交流也非常愉快。這讓我提著的心放下了大半。聽老師用臺灣女性特有的溫柔聲調誇讚著陸生,讓我頗有些不好意思。我運動神經不發達,體育課是最讓我擔心的課程。但老師一邊教動作一邊輕柔地對全班説的“不要擔心,做自己就好,做到自己的極限就可以”的話語讓我打消了畏懼。配合著舒緩的音樂,我第一次愛上了以前從不敢嘗試的瑜伽,真是一種享受。
下午的傳播研究方法課一人發了一張上學期期末的樣卷。原來,臺灣的大學課程很多是兩學期連續的。既然在很多臺灣老師的眼裏,陸生是“認真學習”和“成績優異”的代名詞,那我也不想破壞這一印象。暗暗給自己加個油,玩的時候也別忘了還要繼續用心讀書喲!
短短4天下來,走馬觀花似的聽了10幾節課,粗略感覺到臺灣課堂與我之前接觸的課堂有不少不同。這種不同,不僅來自於老師的口音、教室的座椅、字體的繁簡,這種不同,也很難讓我做出“孰對孰錯”的簡單概括。也許,這種不同,還需我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裏慢慢體會。我異常珍視這樣的新鮮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