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島資訊

魯迅是現代木刻藝術拓荒者 裝幀設計“很現代”

時間:2010-11-29 16:24   來源:人民政協報 

①致臺靜農書

②小説《心的探險》封面設計

③《珂勒惠支版畫選集》封面

④北京大學校徽

  魯迅的藝術世界多姿多彩

  ——2010魯迅論壇關注魯迅藝術作品和審美傾向

  -魯迅是偉大的文學家、偉大的思想家和偉大的革命家,他是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者之一,他的文學作品廣泛流傳,深深影響了幾代國人的精神世界。

  -正因為如此,今天人們所了解的魯迅,多是作為文學家的魯迅。其實魯迅還是一位名副其實的“藝術家”,他的藝術世界豐富多彩。不僅僅是寫作,對裝幀藝術、收藏藝術、木刻藝術、戲劇藝術乃至書法藝術,魯迅都有自己獨特的理解和造詣。

  -近日一些熱愛魯迅、研究魯迅的學者、文化界知名人士齊聚“2010魯迅論壇”,他們把目光投向魯迅的“藝術領域”。

  他是中國現代木刻藝術的拓荒者

  文化部藝術司諸迪説,中國現代的木刻藝術是在魯迅的支援和指導下産生並壯大起來的,他使中國古老的木刻藝術得到脫胎換骨的改造,開創了一個嶄新的藝術形式。

  魯迅是版畫在中國蓬勃發展的引導者和奠基者。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他以介紹西方版畫到中國來為開端,做了大量工作。黑與白的截然分辨,刻刀的鋒利與堅硬的痕跡,版畫藝術具有深沉、濃郁、沉重的特點,適於體現苦、澀、辣的感覺。而從這些魯迅所喜歡的版畫家和他一直提倡的新木刻運動上,可以描繪出一個傾向於鮮明的、強烈的審美意象和審美趣味的魯迅。

  諸迪指出,版畫在西方的發展是非常複雜的,魯迅有選擇地將之介紹到中國,他主要喜歡德國女版畫家珂勒惠支以及一些俄羅斯版畫家的作品。潘公凱説,在這個選擇過程中,魯迅展示了極高的審美眼光和美術判斷能力。珂勒惠支的作品傾向於表現深沉的痛苦、勇猛和悲哀而非浮華,是現實主義版畫大系中最體現“力”的一種風格,她對痛苦、對反抗、對死亡、對愛的關注是一種戰士的體驗,這種體驗和魯迅的人生體驗有一致性。而到目前為止,珂勒惠支一直是美術學院裏的學生喜愛的藝術家;俄羅斯版畫,從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對中國連環畫、版畫和插圖的創作發生過巨大影響,從這兩點看,魯迅的藝術眼光的確具有獨到之處。

  他的裝幀設計體現現代傾向

  魯迅一生致力於出版,他往往親自設計圖書和刊物的封面,據全國政協委員、中央美院院長潘公凱介紹,魯迅一生大概設計過六七十幅封面,這個數字相當大,大體是今天一個專業書籍裝幀設計者十年的工作量。如果把魯迅所設計的封面拿到今天看,人們會驚奇地發現,它們都相當漂亮,而且相當“現代”,這説明魯迅的審美趣味有趨於現代藝術的傾向。

  潘公凱還分析了魯迅這種藝術趣味的兩個營養源:一是歐洲十九世紀末新藝術運動即裝飾主義。新藝術運動是伴隨英國工業革命而出現的一股藝術潮流,這個運動針對當時工業化早期流水線上産出的大批單一、粗糙的用品,提倡手工藝製作,是一個裝飾主義運動。魯迅喜歡裝飾主義的代表人物比亞次來的插圖。潘公凱認為,魯迅在日本留學時,一定接觸了很多歐洲裝飾主義作品的印刷品,從而受其影響,這一點從魯迅後來所設計的書刊封面風格上能夠看得出來。魯迅藝術趣味的另一個營養源是本土藝術。魯迅喜歡畫像磚,他收集了幾千幅畫像磚的拓片。魯迅還喜歡土偶,也就是現在所説的漢代陶俑。魯迅畫過很多陶俑,這對他的圖案設計風格會有影響。潘公凱指出,魯迅封面設計的一個很大特點是手工繪製,給人以“純藝術”的味道,他超越了歐洲裝飾主義裝飾過分的矯情傾向而代之以簡潔。魯迅的設計,形象自由大方,充滿裝飾感和韻律感同時又蘊含了中國人素來推重的古樸風格。

  收藏是他藝術實踐的重要部分

  從某種角度講,魯迅還是一位收藏大家,他對文藝類圖書、書畫、篆刻等非常愛好。上海魯迅紀念館副館長王錫榮介紹,魯迅收藏品的門類也即藝術品門類達30多類,佔較大比重的是中外版畫,有一萬餘件,石刻作品5900多件,美術書刊1000多種。王錫榮指出,魯迅的“收藏”首先處於閱讀的需要。魯迅出身書香世家,小時家中就有藏品,後來到日本留學,回國後從杭州、紹興到北京,再南下,這個過程他始終在閱讀,包括閱讀大量的美術作品。從現在的研究整理中可以知道,魯迅集中接觸美術書籍,從北京時期就開始了。北京時期,他閱讀面大為拓寬,收藏品中純藝術書刊迅速增多,一度他對國外美術書籍的收藏量超過中文書籍。魯迅的收藏還有觀賞的需要。早年在故鄉的時候,魯迅對民間藝術已經有經常的浸潤,他的收藏中有花草、種植等民間藝術的東西,具有很強的觀賞性。他在日本時看過日本的戲劇、歌舞劇,在上海的時候還看過日本的能劇,日本的工藝品,也是魯迅非常關注的。他晚年在上海,還專門買過一些日本的工藝品,也是他留下的收藏品的一部分……

  魯迅的收藏品來源眾多,主要渠道是市場收購,當然也有不少饋贈品,少數是向特定藝術家徵購的,如珂勒惠支的版畫。珂勒惠支的版畫是魯迅收藏品裏比較昂貴的。王錫榮指出,魯迅不喜歡用很昂貴的代價去買那些稀有的珍品,他沒有那樣的財力,他的收藏方針是:憑眼光去發現其收藏價值。

  他是一位真正的語言藝術大師

  談論文學家不涉及文學是不可能的。北京大學錢理群教授説,很多人談到魯迅的時候,往往強調他的思想影響,這當然是對的,但如果忽略魯迅同時是一個真正的語言大師,是中國現代漢語的語言大師,則會形成一個“遮蔽”。

  魯迅的文學語言以現代白話文為主,並有機地融入了中國古語、外來語和翻譯語,他把中國漢語的表意和抒情功能發揮到了極致。他用極具個性化的、不拘陳規的創造,為提高現代漢語的表現力開創了很多新的可能性。錢理群説,因此人們讀魯迅的作品,不僅可以得到精神的啟迪與震撼,還能夠得到語言藝術上的熏陶和美的享受。

  北京魯迅博物館館長、著名文化學者孫鬱分析了魯迅的語言藝術:“他的審美意識中的野性的、幽默的成分很多,以雜文的筆法入小説,用打油的語言入詩。”孫鬱認為,魯迅活潑的語言一方面刻意遠離了中國“士大夫文化”的語言,同時與現在某些已經“變得越來越單調和粗鄙”並且以“單一性代替了繁複性,文藝腔置換了詩意”的語言放在一起,“我們現在無法達到魯迅的高度”。孫鬱指出,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功利主義的白話寫作使我們喪失了漢語表達的維度。而魯迅,把中國傳統文化中最好的東西吸收到自己的文體裏,他不但未拋棄漢語用詩意的語言來表達思想的技巧,並且非常注意運用這種技巧。魯迅的語言在實用性同時,其藝術之美還有很高的欣賞價值。

  本屆魯迅論壇是由文化部藝術司、上海魯迅紀念館、中國藝術研究院等單位共同主辦的,著名作家莫言主持了論壇的討論部分。本屆論壇還提出了這樣一個觀點:魯迅並沒有過時,如果你是一個喜歡思考問題的人,遲早你要和魯迅相遇。錢理群教授説,魯迅是中國社會、思想、文化結構中的一端,是另一種存在。他的藝術實踐為人們提供了一種思維、一種可能性,當你需要去尋找這種可能性的時候,你就會與他相遇。

編輯:何建峰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