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島資訊

七美小島 看天地造物之美

時間:2010-04-21 13:56   來源:華夏經緯網

  冰島的火山灰讓空中交通停擺,搞得一大堆人“灰頭土臉”,相形之下,同樣擁有火山的臺灣地區就幸運多了,不但早已脫離這種困擾,還因此獲得了可貴的地景旅遊資源,臺北的大屯山、觀音山與澎湖群島,都是代表性的地點,尤其是澎湖,唯一由火山熔岩組成的縣,大自然的巧手造就出或壯闊、或雅致的立體雕塑,連“臺灣的樣貌”都早已打造完成。

  走一趟澎湖最南端的小島~七美,即使只是搭車、騎摩托車走馬看花,也不會錯過這處海蝕平臺~“小臺灣”。從海崖上居高俯視,它跟臺灣島的相似度幾乎達到90%,靜靜地看著,臺北、桃園、新竹、苗栗……,乃至墾丁、花蓮、臺東,就在眼前如立體模型般,隨著視線挪移,一一走過,就算要親臨其上環島一週,也無不可,那兒沒有高聳的中央山脈阻隔,不用橫貫公路、無須吵翻天的蘇花高。

  海蝕平臺“小臺灣”,不僅臺灣模樣十分神似,連龜山島也出現了,只不過它的位置在現在基隆嶼的位置,那只汪洋中的大海龜,是不是自己遊啊遊地經過百萬年,才遊到現在的宜蘭外海?    

30分鐘徒步走遍臺灣?

  站在高崖俯瞰神遊,連龜山島也已經出現在造物者的規劃藍圖中。除了地質與造物巧妙之美,你也可以目光定位,看看自己走過臺灣哪些地方?

  或許你要説瞎掰!但又何妨?加點想像的趣味,多少神話傳説,不也就是這樣來的?誰知道,造物者是不是本來就是如此的規劃?

  攤開地質史看看臺灣島的形成過程,倒也不無“瞎掰成理”的依據。

  澎湖群島的出現遠早于臺灣島,約莫在2000萬年前~1000萬年前之間,歐亞大陸板塊張裂,海底的岩漿冒出,逐漸凝固成熔岩平臺,澎湖群島開始出現海平面之上,當時的臺灣還在遠遠的東南方的海底下。

  到了1000萬年前~500萬年前之間,菲律賓海板塊和歐亞大陸板塊“激情相擁”,大規模的造山運動把臺灣島的雛形擠出海面,中央山脈形成,如人的脊椎,島嶼形狀緩緩雕塑中。

  又過了200萬年左右,臺灣北部的火山群如人的頭部位置“七竅生煙”,陣陣煙霧之後,龜山島、基隆嶼、棉花嶼,接著是大屯山、觀音山,逐步到位,最後在200萬年前至10萬年前之間,海岸山脈又來湊熱鬧,臺灣現在的樣貌,終於雕塑完成。

  出現在七美的“小臺灣”和還沒遊到東北邊的龜山島,是不是造物者先前勾勒臺灣的藍圖?

  澎湖列島的形成不像大屯山出場那麼驚天動地,岩漿是從地層裂隙優雅地噴發,沒有如現在冰島火山噴發高聳入雲的塵雲,大量岩漿從深裂隙涌出,像洪流一般覆蓋,這就是澎湖許多島嶼如方山形狀(桶盤嶼即是)的原因;而大屯火山的岩質屬較黏稠的安山岩質,不像澎湖那般容易漫流,因此多呈圓錐狀,如大屯山、紗帽山。    

30分鐘徒步走遍臺灣?

  澎湖群島的火山噴發較為優雅,玄武岩質岩漿漫流,形成如桶盤嶼的方山形態。(記者謝禮仲攝影) 

30分鐘徒步走遍臺灣?

  也許看不出所謂望海石獅的形態,但細看其紋理,不難發現當初火山噴發的痕跡,歷歷在目。(記者謝禮仲攝影)

30分鐘徒步走遍臺灣?

  在七美月鯉灣所見的不規則玄武岩壁,更能感受到火山噴發的動態之美。(記者謝禮仲攝影)

  七美最佳浮潛場所的月鯉灣旁,海面聳起的玄武岩壁呈現不規則的呈現,仔細瞧瞧它們的走勢,如今看來一塊塊岩石構成的方向,就像當初岩漿噴發時的樣貌,冷卻凝固之後,千萬年依舊保持初生之姿,不得不令人讚嘆造物的神奇!

  走訪七美,類似小臺灣的海蝕平臺、月鯉灣的玄武岩壁,處處可見,下回到這座海很藍、天很寬、情調很浪漫的小島,記得放慢腳步,細細欣賞這些臺灣最古老的火山地質景觀,再加點天馬行空的想像,或許能發現造物者更神奇的巧雕安排。    

30分鐘徒步走遍臺灣?

  七美如“小臺灣”的海蝕平臺處處,造物者用熔岩勾勒出美麗有致的圖案線條,與後方噴出海面的岩壁,形成陽剛與柔美的對比。細看平臺突出端有個小點,那是在地捕魚的居民,可見海蝕平臺的面積還不小。(記者謝禮仲攝影)

編輯:何建峰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