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國臺灣網-臺商雜志&網絡

大陸內需發力 兩岸交流更夯

2013-05-07 11:00     來源:臺商雜志     編輯:王思羽

  2013年1月1日,ECFA早期收獲貿易正式啟動第三階段的降稅,其早收計劃中的806項商品已全部實現免稅,兩岸經貿交流進入大開放、大發展的新時期,海峽兩岸的企業都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1月30日,兩岸首個產、政、學高端交流平臺——由南京大學與中華兩岸連鎖經營協會合作的“南京大學兩岸企業領袖講座”正式開講,這樣一個兩岸企業家深度交流、學習、合作、對接平臺的建立,正可謂應運而生,恰逢其時。

  內需發力 企業投資迎來利好

  大陸知名學者、南京大學黨委書記、經濟學博士洪銀興在“南京大學兩岸企業領袖講座”開課時指出,無論是國際環境還是大陸自身發展,擴大內需都將成為新的經濟成長發動機。“十八大”明確提出了經濟發展應更多依靠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拉動,並要求建立擴大消費需求的長效機制。“畢竟大陸市場的容量實在太大了,去(2012)年6、7月應對經濟下滑,政府為刺激經濟發展即一下子批準了18個城市的地鐵項目,其投入不少于2008年金融危機的4萬億人民幣。大陸有太多這樣的新興市場,再加上各區域發展不平衡,及追求豪華、消費攀比產生的龐大內需,大陸可以挖坑填錢來擴展內需的途徑實在太多了。”

  2012年12月,中共中央經濟會議決定經濟政策由“反通膨”轉變為“穩增長”,採取穩健的貨幣政策和積極的財政政策,希望通過消費拉動經濟增長,讓居民有錢可花、有錢敢花。而通過增加低收入群體的收入來縮小收入差距,也將為企業啟動新的投資項目帶來利好,因為該群體的消費彈性是最高的,其增加的收入很大一部分都將轉為消費力。洪銀興給兩岸企業家們指出了一條康莊大道,“注意發展滿足消費需求的新產業和新服務,如老齡化消費、文化消費、教育消費、旅遊消費、休閒消費等都是未來的商機所在。”

  洪銀興強調,城鎮化是大陸擴大內需的最大潛力和突破口,建議臺商應抓好該契機,發揮臺商的國際化和產業先行優勢,參與投入大陸城鎮城市化和城市現代化建設。對于長三角、珠三角等面臨土地、原材料、勞工成本上漲壓力的臺商制造業,則可以將企業總部銷售、研發留在沿海,而工廠向中西部地區轉移,畢竟未來10年在中西部地區建設新的城市、做大現有城市的潛力更大。“結構調整已成為擴大內需的主攻方向,經濟發展將更多地依靠現代服務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帶動,當前臺商開展產業結構調整、實現產業轉型迫在眉睫。”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責編信箱:tsfwzx@taiw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