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經濟顯露新支點 廣貨“北伐”突圍
行駛在莞深走廊的觀瀾、光明、龍華、樟木頭等地的“鄉間小道”,不時跳入眼簾的廠房招租標牌顯得格外刺眼。源於大洋彼岸的金融危機以史無前例的穿透力衝擊珠三角前沿製造業,深深影響著當地居民所依賴的廠租收入。
復蘇信號
廠房等物業空置率被視為監測經濟運作的一個側面指標。
據《廣州日報》報道,2008年下半年以來,隨著工廠的倒閉和搬遷,東莞市9萬多戶成棟出租屋中有近2.5萬戶空置,空置率為27%,空置最嚴重的萬江街道更高達58.5%。還有媒體援引東莞市政府有關人士的消息稱,受廠租經濟拖累,2008年上半年東莞的386個村委會中,有63%收不抵支,超支金額達6.0019億元,而2009年挑戰會更大。“80%以上的村集體經濟都可能收不抵支”。
雖然萬江的領導否認了“58.5%”的空置率,認為“這可能是外界的誤解,情況並沒有所説的那麼糟糕”,但在東莞召開的珠三角各市現場會釋放出的官方資訊是,“東莞的出租屋空置率38%,大大高於全省22%的平均”。
深圳市臺商協會常務副會長蔡正富透露,目前深圳有4000家臺商企業,今年一季度的訂單普遍下降30%~50 %,有的甚至高達80%,生産經營壓力巨大。還有外電援引香港中小型企業聯合會主席劉達邦的估計,“珠三角約6500 0家港資企業中,有60%的企業訂單已較去年下降10%~20%,其餘20%下滑30%~50%,而另外20%的情況則更糟。”
來自珠三角各市現場會的官方消息,“當前,廣東有68%的外資企業訂單出現20%左右的下滑。”
如果僅憑這些感覺和數據,未免會得出悲觀的論斷,廣東各地市今年第一季度GDP平均增長5.5%的數據似乎也差強人意。但正如外電報道所稱,“要想對廣東省有個清晰的了解並不容易,就像一位歐洲商人所説的那樣,在這個隨意和自由的珠三角地區,模糊的概念是個競爭優勢。”
事實上,在這次應對金融風暴中,一批“逆勢而上”的骨幹企業正成為珠三角率先突圍的力量之源。深圳官方2月份對1500家企業的大規模調研發現,華為、中興、比亞迪、騰訊、研祥、邁瑞等一批創新能力強的本土品牌企業在危機中逆勢上升,仍舊保持了30%以上的高速增長,成為抗擊金融風暴的中流砥柱。
另外,廣東外貿進出口的觸底反彈和一批外資大項目如期到資,都表明海外投資者對珠三角的信心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恢復。
3月份,廣東省進出口總值為447.9億美元,下降18.2%,降幅分別比1月份和2月份收窄12.9個百分點和1個百分點,環比增長31.7%。
今年一季度僅廣州市實際投入千萬美元以上大項目的公司就有廣汽豐田汽車、JFE鋼板、東罐高科技容器、太古冷鏈等14家,實際投入合計達3.4億美元。
格蘭仕集團海外市場部時時跟蹤的出口數據似乎也顯示珠三角對外貿易有明顯好轉的跡象,“3月份開始,訂單回升的跡象比較明顯,進入4月,這十幾天我們的出口量已經比上月同期增長了20%左右,訂單已經漸漸開始恢復正常。”
近期一個作為判斷經濟走勢重要“晴雨錶”的硬指標,已經使那些蟄伏了數月的民間資本蠢蠢欲動:去年6月步入負增長軌道的廣東用電量於今年2月13日戛然而止,重新步入了正增長的軌道,今年3月廣東用電量同比增長1.6%。
用電量“扭降為增”通常被視作經濟嚴冬孕育的復蘇信號。
“雖然一季度的增長數據不盡如人意,但我感覺今年珠三角的增長不會拖全國後腿。”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企業家,廣東鳳鋁董事長吳小源認為,珠三角最大的優勢就在於藏富於民的市場化,蟄伏了數月的民間巨量資本一旦“出動”,其所釋放的能量是無法估量的,而現在他已感覺到了這種資本的躁動。
國家統計局廣州調查隊的景氣調查結果顯示,今年一季度,廣州企業家信心和企業景氣指數雙雙在連續五個季度下降後出現回升,企業家信心指數104.3點,比上季升9.8點;企業景氣指數117.4點,比上季升8點。其中,企業家信心指數實際超過預期11.5點,企業景氣指數實際超過預期7.3點。目前,企業家對後期趨勢看好,預計二季度企業景氣指數將進入中度景氣,達到122.7點,企業家信心指數達108.3點,較一季度進一步回升。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