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兩會日前簽署了《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島內在野“立委”一如往常地警告表示反對。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今日發表社評文章指出,在野“立委”反對兩岸有關的協議一點也不可怪,這是他們慣有的反應。就如同當初反對兩岸直航、大陸游客來臺,以及反對兩岸簽訂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一般。
社評摘編如下:
兩岸兩會日前簽署了《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島內在野“立委”一如往常地警告表示,該協議會讓臺灣服務業産生量與質的雙重變化,包括小型服務業會大量倒閉,大型服務業則嚴重出走;臺灣服務業經營品質、薪資水准將遭中資企業拉低,臺灣服務業恐將迅速衰微,提前敲響喪鐘。似乎把臺灣的服務業説得完全經不起競爭,可是事實真是如此嗎?
其實在野“立委”反對兩岸有關的協議一點也不可怪,這是他們慣有的反應。就如同當初反對兩岸直航、大陸游客來臺,以及反對兩岸簽訂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一般。然而等到該等協議簽訂並且開始實施之後,在野人士又批評成效不如預期。照理説在野人士應該對此感到高興才是,因為那代表協議影響的層面小,只是他們的反應卻不是如此。
以兩岸直航為例,民進黨執政時認為直航將對臺灣的安全帶來極大的威脅,因此遲遲不開放直航,只允許假日包機,連平時包機都做不到。然而兩岸確定在2008年7月直航後,由於航班獨缺高雄小港機場,民進黨高雄市長陳菊不僅表達不滿,還聯合當時尚未合併的臺南縣市、高雄縣長,以及屏東縣長向中央表達抗議,認為該決策剝奪南部人的權益,阻斷了南部臺商返臺的捷徑。
民進黨南部執政縣市長的反應,簡直是讓人不知今夕是何夕!過去因為有安全顧慮,説什麼也要反對直航的民進黨人士,卻對直航班機未與執政縣市對飛而抗議。班機不降落在高雄機場,不是正可以去除南部縣市的安全疑慮,為何反而要抗議呢?立場改變的可能性有二,一是與時俱進以適應新形勢,二是基於政治算計而反對,如今算計不直航不利政黨發展,自然要改變立場。
反對直航的前後態度不一,也反映在批評陸客來臺方面。民進黨人士認為當局不該開放大陸游客來臺。然而正式開放大陸觀光客來臺後,民進黨人士又批評,第一年大陸來臺觀光人數不到開放額度的1/3,陸客來臺觀光效益,與外界想像差很大。
大陸游客來臺人數沒有預期來得高,應更符合民進黨不要開放的訴求。尤其是當人數減少到相當比例,代表大陸游客來臺的影響力也會降低,民進黨感該更高興才是,然而卻又將重點放在人數少,無法發揮應有的觀光效應上。此種前後態度完全相反的反應,令人不知何種態度才是民進黨所堅持的,作為在野黨當然有為反對而反對的權利,問題是將來“執政”怎麼辦呢?
就如同反ECFA一樣,在簽署前想方設法反對,但是在競選時卻又表示當選後會對當局的政策概括承受。換言之,“執政”後將會讓ECFA協議繼續運作,不受過去反對態度的影響。然而令人擔心的是,既然當初反對,如今決定概括承受,會否在“執政”後透過行政手段來干擾落實。若決定完全概括承受,當初又何必極力反對呢?
如今民進黨人士又再度批評兩岸服務貿易協議,會否過一陣子又跳出來批評,大陸服務業來臺投資不足,未達到當局所宣稱增加本土勞工就業機會的目標,當局應了解背後的原因為何?而忘記當初根本就反對簽署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的立場。
兩岸關係雖然特殊,但是各項經貿協議是本于在商言商,若老是以政治角度解讀,不僅無法一窺全貌,日後也會出現前後立場不一的情況。在野的民進黨過去已經有多次立場反覆的現象,此次在面對服務貿易協議的審查,又豈能不慎!
[責任編輯:張潔]